因爲媽味重,她被誇了?
編輯:fifi
頭一回見「媽味」這個詞登上熱搜,評論裡都是誇的?
“就要媽味”⬇️
“媽味是全世界最好的味道”⬇️
“媽味是溫暖美好真實的味道”⬇️
電影《好東西》開啓點映後,引起了一輪關於「媽味」的正向討論。
強調正向,是因爲在廣泛的語境裡,媽味的貶義指向居多, 象徵着一個女性的說教、嘮叨、強勢、無條件犧牲和自我感動。
它看起來有一點壞,彷彿總能透過它看到一個抱着雙膝蹲在牆角埋頭流淚的孩子,而哭泣的孩子身旁,總有一位喋喋不休神情緊繃的母親。
跟爹味的處境不同,爹味更多指向的是以居高臨下的姿態獲得服從感的行爲,背後未必是父親形象。
媽味的處境則很微妙,不管它包含着多少種特質,強勢的、不容拒絕的、毫無邊界的, 最後都會落到母親的身份。
很多影視作品也在着重刻畫這一形象,
《煙火人家》裡的媽媽孟明瑋,是控制慾的代名詞。
不顧女兒已長大成人,擅自闖入她的領地。
空降女兒的出租屋,
管控她的髮型⬇️
穿搭⬇️
以“爲你好”爲由頭替她辭掉了工作⬇️
毫無邊界感地介入女兒的生活,無視她的個人意願左右她的人生選擇。
《隱秘的角落》裡也有這樣的同款媽媽周春紅, 幾乎管控着兒子朱朝陽的一切。
大到學業人生走向,
小到喝一杯牛奶也要盯着⬇️
當兒子表示喝完會自己洗杯子時,
她沒覺得欣慰而是覺得兒子翅膀硬了,
陷入自己不被喜歡的邏輯中⬇️
以上兩位母親無我式的犧牲和奉獻,以一種偉大的方式侵佔着孩子的空間,一邊促成無形傷害,一邊激發着孩子的愧疚感。
但這種被“媽味”裹挾着的傷害背後,有着傳統家庭分工對母親身份的規訓這一關鍵原因。
規訓之下,默認着母親們應當承擔更多的責任,而父親的隱身往往被默許。
認領了母親的爲母則剛,她們也就天然地將孩子視爲情感寄託和孩子深度捆綁,不自覺傾注更多心血,容不下一絲毫偏差,片刻離心等同於背叛。
孟明瑋的丈夫把入贅的怨氣丟給了她,女兒出生後就不管不顧,她事無鉅細地張羅着一切,但過度的管控反而激起了女兒的叛逆。
周春紅的丈夫是婚姻中的背叛者,她離婚後將重心轉嫁到兒子身上,怕情感寄託再度失去,但強勢介入兒子的一切還是造成了母子離心的局面。
一個個失職的父親,輕鬆地出現,輕盈着退場,留下母親與子女互相糾纏,兩敗俱傷又難捨難分。
着重強調母親們的窒息行爲帶來的勒脖感,逐漸形成劇外將媽味和強勢、控制、情感綁架畫上等號的輿論,擴大它帶來的殺傷力,又 對 成因語焉不詳,形成了媽味的刻板印象。
父親不管不顧,但窒息的永遠是母親。
把這種勒脖感歸結爲媽味,到底還是有些片面。
脫口秀演員王梓晗也曾聊到自己的媽媽,
因爲老師的身份, 媽媽在家會像老師一樣教育自己⬇️
在學校會讓其他老師對自己特殊照顧,
導致她不敢在學校和任何人交心⬇️
在家裡只有學習好才能得到媽媽的喜歡,
經常在飯桌上被思想教育⬇️
出去玩媽媽也會讓她要用車牌號算24點, 在景點背古詩,玩得開心回家就要被獎勵寫一篇作文,
導致她出門甚至都不敢表現出開心⬇️
就連考上了北大,都要被媽媽教育“不要表現得太開心,以免讓別人覺得飄了”⬇️
但在王梓晗的脫口秀裡,也有着對媽媽的探索。
她發現媽媽跟自己有着相似的童年,
從小被同爲老師的姥姥管制⬇️
被壓抑着情感需求想要什麼也不敢表達⬇️
意識到自己所經歷的創傷原來有着完整的脈絡,姥姥、媽媽、自己,都處在同一個遊戲裡,面臨着同一個遊戲規則。
創傷實際的存在,讓母親的形象變得柔軟又鋒利。
她的付出的確是出於關心,但失去邊界的關心又成了一種綁架。
媽媽的味道,在輿論中逐漸變成操碎了心又令人窒息的自我感動,有着一個咄咄逼人不講道理的跋扈形象,也代表着不再年輕,疲態和土氣。
媽味的出現令人警惕,未婚的女性 忙着進行着自我審查,“寧可有班味不要有媽味”成了一種流行趨勢。
嚴重的時候媽味這個詞還成爲了一種攻擊方式,粗暴地運用延伸出來的不年輕、疲態特質,進行年齡羞辱和容貌鄙視。
在這種語境裡的母親是缺陷的集大成者,人人對媽味避之不及。
但倘若只是把母親們在既定規訓下的行爲定義爲媽味,進行嘲弄、鄙視和痛斥,實際上也只是見證了她們失去自主性的悲哀但又不理解這份悲哀。
電影《好東西》中,宋佳飾演的王鐵梅,身上也有着一股媽味。
她會在和女兒爭吵時,發出那句令人瑟瑟發抖的“你知道我爲這個家付出了多少嗎”⬇️
會對鄰居“強行”關心:生理期不許喝酒⬇️
她的懷抱廣闊到容納得下身邊的一切,孩子、丈夫、鄰居、同事,都在她那裡得到過厚待,如同天然有着照顧他人的義務。
她把大大小小的事攬在懷裡,實踐着社會對一個母親、一位女性的身份綁架。
給孩子當媽,也給鄰居當媽,操心着鄰居女孩的身體狀況,關心她的戀愛,在她受傷時跟她道歉說是自己沒有照顧好。
媽味十足,卻沒有令人不適。
因爲摘去身份綁架,會發現王鐵梅的媽味,是責任、正直、善良、勇敢和包容。
她強行關心鄰居女孩,第一次是出於正義,發現有人在尾隨鄰居。
後來接觸後,是發自內心的關心,在路口接送鄰居。
對於孩子, 她堅信 自己教會女兒正直勇敢有閱讀量,勇於爲女兒出頭,纔是真正對女兒有利。
女兒因爲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不想去同學家玩, 她不問理由開罵,但也會在得知女兒是被欺負後,不是教育女兒要反省自己,而是要替女兒討說法。
女兒在作文裡寫自己已經沒有夢想了,她就想盡辦法四處跟人溝通,替小孩找到愛好。
在女兒嘗試過打鼓後發覺自己還是喜歡做個觀衆,她選擇尊重這個想法。
她鼓勵小孩嘗試自己感興趣的一切,不感興趣的可以放下。
在和兩個人產生分歧時,自己的一篇文章攪動起對單親媽媽的討伐時,她也會懷疑自己的好母親好女性身份。
因爲遊戲規則要求母親要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容不下母親的一次走神,但又默許不會帶娃的父親,這件事的嚴重程度只是徒增笑料而已。
所以影片裡小孩的父親能自信地說出自己比大部分父親做得好,因爲他在育兒的過程中沒有隱身。
但影片又通過小孩的口吻試圖打破這個規則:你是我親爹嗎?這不是你應該做的嗎?
王鐵梅的自我審查,也在鄰居小葉那裡得到了正向反饋。
她懷疑自己不是個好媽媽,不是個好女性。
小葉對她說:是人就會做不好。
如果遊戲的規則要求是這樣,那我們就不玩這個遊戲了。
王鐵梅只是不符合規則中的完美,但她何必完美?
她是有自主性的母親,有犧牲、奉獻,但不失去自我。
還原了“媽味”本身的 責任、勇敢、溫暖和力量。
《小巷人家》裡也有着兩位這樣的媽媽,黃玲和宋瑩。
時代侷限,她們沒有接受過太多教育。
但也因爲時代在變化,她們 對孩子也有着天然的期待。
黃玲是付出型媽媽,
爲了子女和家庭幾乎犧牲了自己的一切,
像樣的衣服舍不得買,
鞋底都磨破了,
但兩個孩子在外的形象從來沒差過⬇️
她默認自己的犧牲,只要對孩子好,都能忍。
但溫柔並不意味着黃玲沒有棱角,
公公婆婆對孫子孫女偏心,
她會在飯桌上據理力爭,
在公公婆婆眼中,黃玲刁鑽、刻薄、不孝順。
但黃玲知道,公公婆婆的偏心會讓自己的兒子走上和他父親同樣的路,她告訴兒子溫水煮青蛙的道理⬇️
侄子要來家裡吃飯,她會果斷拒絕,因爲在定量年代,多一個人來家裡吃飯,自己的孩子就要少吃一口。
女兒發脾氣,她會覺得是好事,覺得女孩子太善解人意,太習慣忍讓是不行的⬇️
女兒戀愛後想和戀人一起離開家鄉,
她會教育女兒,自己供她讀書,就是爲了要有能力做自己的主,而不是依附別人⬇️
失業後不仰仗子女活着,堅持不用子女的錢⬇️
她絮絮叨叨地給兒女們講道理,把自己的見地和經歷分享給孩子們,這份媽味有痛苦也有幸福。
跟黃玲不同,宋瑩在育兒過程中也有犧牲。
兒子喜歡看新聞聯播,去鄰居家看電視因爲去的次數頻繁又看太久遭到了冷板凳待遇,
宋瑩知道後一賭氣就決定省吃儉用買了臺電視, 爲了省錢在院子裡種菜,一吃就是好幾年,但爲了兒子錢說花就花⬇️
會爲了兒子放棄興趣愛好,
一下班就給他買菜做飯⬇️
哪怕生氣也知道逢年過節不能打小孩⬇️
她崇尚快樂教育,也把自己的快樂需求放得很高。
跟廠裡的書記爭房子,落得一個強勢、不好惹的形象⬇️
鄰居黃玲的女兒過生日,會偷偷商量一起出去吃飯,不帶自己兒子⬇️
教育黃玲:“不要什麼時候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當媽的偶爾吃頓好的,不過分。”⬇️
宋瑩給兒子訂牛奶,她會說訂兩瓶,留一瓶給自己美容⬇️
姐妹聚會的時候,她會回憶年輕時候爲自己打扮的日子⬇️
主動提出今天不準聊孩子和家庭⬇️
她的媽味是強勢,也是悅己。
或許強勢、強行關心、控制慾等等,是母親們在教育孩子時常常會出現的行爲,但這些到底也只是一部分人的特質,形成了媽味的刻板印象。
更何況還有着被以家庭爲名的規訓綁架這一層原因,規訓要求她們要做一個完美母親,包容的妻子,養育出出人頭地的孩子。
導致這份愛有時令人感到幸福,有時又令人喘不過氣。
但僅僅強調一部分行爲,就將媽味與窒息、強勢掛鉤,賦予其貶義成爲一個流行的罵人詞彙,不過是把媽媽們推向更嚴峻的境地。
媽媽不是貶義詞,媽味也不應該是。
最後一句
賦予媽感、媽味、姨味貶義,何嘗不是一種污名化。
※ 最近公衆號又又改版啦,橘子君發佈的文章可能會被淹沒在推送頁面的大海里…
※ 麻煩寶子們動動手點一下設爲星標,不要錯過你的橘呀!!
滑動查看
點擊「橘子娛樂」公衆號頭像→點擊右上角...符號→選擇第一個“設爲星標”
2024年 HAVE A GOOD TIME
JUZI YULE
離愛豆更近��步 掃!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或對版權有所疑問,請郵件聯繫marketing@happyjuzi.com。我們會盡快處理,感謝。
爲你的愛豆,點個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