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反思:中國做到的印度沒能做到,“所以只能當旁觀者”

來源:環球時報

印度《國民先驅報》12月1日文章,原題:瞭解印度所處的位置 美國大選結束後,人們進一步聚焦中美關係。

迄今爲止,中國在電動汽車和清潔能源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這意味着其產品的價格具有競爭力,而且通常比歐洲和美國製造的產品更好。

中國經濟總量達18萬億美元,約是美國的2/3,也相當於整個歐盟的經濟體量。今後10年,中國經濟總量將接近與美國持平。沒有任何其他國家曾做到或接近做到這一點。蘇聯經濟總量曾一度達到美國的1/4,但那是完全不同的時代,而且蘇聯也從未像如今中國這樣在一系列關鍵產業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中國是製造業第一大國,全球所有商品1/3都產自中國。

過去15年來,中國工資成倍增長。多年來,中國出口實現強勢增長,其所依靠的已不再是廉價勞動力。目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是美國的兩倍。中國與印度增長速度基本相同,但中國經濟體量是印度的5倍。

美國很難阻止中國進一步崛起。本世紀這個10年之內,我們或許就會迎來中美兩國實力反轉的時刻。美國能否阻止中國趕超自己?這是今天地緣政治領域的根本和主要問題。如果美國沒辦法阻止,那中國趕上美國並反超成爲地表最強國家之後,世界將會怎樣呢?

印度現在雖然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但我們所發揮的作用很有限。中國能做到的,我們沒能做到,所以我們只能當旁觀者。1990年,印度和中國基本處於同一水平,兩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相當。隨後印度進行了近35年經濟自由化改革,莫迪領導了國家10年,可並沒能帶來什麼改變。今天,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萬美元,而印度只有2400美元。

除了嘴上說說之外,我們實際已經失去了與中國相匹敵的雄心。在地緣政治領域,談到印度的地位就好像英國和法國一樣,這是兩個已經過時的大國,實際影響力有限。對印度這樣充滿潛力而且僅僅幾年前還充滿希望的國家而言,這種局面真是一種恥辱啊!

我們總喜歡內鬥,還喜歡挖出幾個世紀之前的矛盾糾紛,並因此而放棄真正的發展。印度人被過去的仇怨所羈絆,耽誤了現在,也耽誤了未來。(作者阿卡·帕特爾,甄翔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