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載人飛船離首飛不遠了,整流罩交付!即將躋身載人航天俱樂部

近日,印度加甘揚載人航天計劃成功交付了首批載人飛船用整流罩,該整流罩與長征2F載人火箭整流罩一樣也是屬於“逃逸飛行器”的組成部分。

加甘揚載人飛船用整流罩,頂部對接逃逸塔。

加甘揚載人飛船用整流罩內部,畫面左側有人員進出通道。

印度載人飛船用逃逸飛行器零高度發射試驗

加甘揚載人飛船不同於神舟載人飛船的三艙構型,而是採用了類似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兩艙構型設計,由返回艙與服務艙組成,飛船總高7米,最大直徑3.5米,發射質量8.2噸,其中返回艙5.3噸,服務艙2.9噸,最多可搭載3名乘員。

加甘揚飛船用於航天員訓練的返回艙模型

加甘揚飛船服務艙軌控動力系統試車

由於返回艙重量較大,因此配置了兩部主傘,採用海上濺落方式着陸。

加甘揚載人飛船返回艙的兩部主傘

值得一提的是,該飛船也在嘗試應用新一代動力技術,那就是配置HAN基單組元發動機,同類型最大推力型號已經在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首飛任務中得到了成功應用,此類發動機具有無毒無污染屬性,特別適合基於重複使用設計返回艙的RCS動力系統。

不過由於印度航天的太陽翼光電轉換效率不是很高,爲了滿足飛船用電需求,服務艙不得不配置二次展開設計的太陽翼,這對於可靠性而言並不是利好因素。

加甘揚飛船服務艙的二次展開設計太陽翼

加甘揚載人飛船的配型火箭是GSLV mark3型載人版,這是一款並聯兩個大推力固體火箭助推器的二級半構型火箭,近地軌道運力可達10噸,不過載人版火箭需要加裝逃逸飛行器,因此運力會有所下降,但足以滿足發射加甘揚載人飛船的運力需求,該火箭運力與長征2F載人火箭相當。

印度GSLV mark3火箭,載人版運力與長征2F相當。

按照計劃,明年加甘揚載人飛船將進行兩次無人入軌飛行試驗,之後到2024年實施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屆時他們將成爲全球第4個獨立掌握載人天地往返技術能力的國家,躋身載人航天國家之列。

加甘揚載人飛船首次載人成功之後,印度還計劃在2030年左右建成一座中小戶型的載人空間站,這意味着在此之前他們還需要突破多人多天飛行、太空行走、空間交會對接技術,以及研製貨運飛船,並攻克在軌燃料補加技術。

畫面左側便是印度期望建造的空間站構型

縱觀世界,除了已經具備載人航天能力的前三個頭部玩家,其他有能力有意願有條件躋身載人航天俱樂部的國家可以說有且只有印度一家。

歐空局雖然有意願有能力但是卻沒有條件,因爲各自爲政的鬆散聯盟存在着意見難統一的先天缺陷。

日本則是有能力有條件但卻沒有意願,他們是一心想要搭上NASA的太空探索便車,由此導致其各項能力非常不均衡。

印度載人航天計劃最早可追溯至十五年前的“SRE-1太空艙回收試驗”,此後又歷經5噸級飛船研究、GSLV mark3運載火箭研製、大氣再入實驗乘員艙發射等多個節點,如今距離該國載人飛船發射的日期看上去已經越來越近。

SRE-1太空艙回收試驗

大氣再入實驗乘員艙

印度推進的重大工程通常給人一種慢條斯理的感覺,比如維克蘭特號滑躍起飛型航母就是一個經典案例,該航母開工至今已有十四年之久,期間多次下水,目前仍處於試航狀態而無法服役。

十四年磨一劍:維克蘭特號

這種慢條斯理也可以正面解讀爲“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韌性”,比如我們曾經也有“核潛艇一萬年也要造出來”的決心,然而我們還有“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幹勁,印度目前最缺乏的就是後者。

韌性與幹勁都是鼓舞人心激勵鬥志的話語,是一種主觀層面的影響。印度重大工程拖沓究其本質是因爲沒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這是可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內核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