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月船3號”成功軟着陸,俄印爲何爭搶首次月球南極着陸
來源:潮新聞
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8月23日,印度“月船3號”探測器在月球南極表面軟着陸成功。而8月20日,原計劃於21日軟着陸的俄羅斯“月球-25”探測器偏離了設計軌道並與月球相撞。在此前已有多國對登月探測躍躍欲試,爲什麼俄印等國相繼奔赴月球,又爲何都選擇月球南極作爲着陸點?
緊跟世界潮流的探月計劃
上世紀美蘇軍備競賽,展開了一系列的登月計劃,而近年以來,中國、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紛紛展開月球探測計劃,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採樣返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決定了“阿爾忒彌斯”計劃重返月球。印度也發射探測器嘗試登陸月球。世界先後進行了100多次月球探測活動,但成功率僅一半左右。許多民間團體也在積極參與探月計劃,如今年年初的日本太空初創企業iSpace公司發射其研製的“白兔-R”號着陸器,卻也以失敗告終。
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教授王慧泉表示,目前各國開展的月球探測與上世紀美蘇爭霸中的登月競爭有本質區別,現在的探測活動不止是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還爲了探索資源產生經濟效益,各國也有相應的經濟目標。
成功登月意味着將會激勵太空相關的科學技術發展,讓各國科學家更有信心開展星際探索。登月成功也意味着外太空資源開採有實現的可能,許多天體上擁有地球上稀有的資源,那麼經濟效益將得到實現。另外,目前戰爭形式已不僅限於地球,太空戰逐漸成爲新型的模式,若能在地月空間佔據優勢,將對國際戰局形勢產生影響。多方利益之下,探月成爲各國的博弈。
俄羅斯探月計劃仍需努力
俄羅斯的“月球-25”探測器延續了許多蘇聯時代的航天成果。蘇聯時期發射了24個月球着陸探測器,其中18個完成任務,創造了人類的許多航天成就。因此“月球-25”探測器是俄羅斯實施探月工程的第一步,對俄羅斯航天事業發展的意義重大。
但“月球-25”探測器墜毀,這代表着俄羅斯宇航局數十年來首次月球任務以失敗告終,也讓預計在2027年和2028年發射的月球26號軌道器和月球27號着陸器任務變得艱鉅。自1976年前蘇聯的“月球-24”號探測器成功着陸月球並採樣後,俄羅斯便再未實施過探月計劃,但由於技術等因素,“月球-25”號發射時間自最初計劃的2019年以來,經歷了多次推遲。
“月球-25”號的墜毀,也跟俄羅斯近50年來中斷月球計劃有重大關係,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總裁鮑裡索夫表示,在20世紀60-70年代積累的寶貴經驗幾乎丟失殆盡,迭代傳承已經中斷。據塔斯社報道稱,俄羅斯目前計劃加快實施更多的“月球”計劃,包括“月球-26”號和“月球-27”號。
不同於俄羅斯的長期積累,印度進行的3次探月任務也充滿曲折。印度先後於2008年和2019年發射了“月船1號”和“月船2號”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在發射次年失聯,“月船2號”在嘗試着陸時失聯。“月船3號”改進了不少,但此次着陸過程也充滿艱辛,甚至一度偏離軌道,但印度的專家表示,這並不會對着陸產生太大的影響。儘管此次攜帶的科學儀器較少,並且只能運行到第一個月球日之後的日落時分,但成功軟着陸也意味着印度將成爲繼美國、蘇聯和中國之後,第4個實現受控落月的國家。
歐洲空間政策研究所的Tomas Hrozensky說,“月船3號”任務被視爲未來在月球表面進行載人和機器人操作的關鍵一步,將有助於實現人類在月球和其他行星上長期駐留的目標。
爲何都選擇着陸月球南極?
月球南極是此前人類無法抵達的區域,據俄科學家艾斯蒙特稱,“月球-25”號主要任務之一是在月球南極地區確認是否存在水的可能性。近年來,許多國家都在抓緊探測月球南極的水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月球南極附近存在很深的隕石撞擊坑,這些撞擊坑內極有可能富集大量水冰。從地球向月球運送水資源的成本巨大,未來若是可以就地採水,那麼對開發和研究的成本將大大降低。
如果月球上發現足夠的水資源,那麼永久性月球基地的居民將更容易安頓,而水資源也可以支撐人類利用水提取氫和氧,來作爲燃料爲未來探索宇宙提供更多的便利。
中國航空學者張寶鑫表示,以前人類探月主要是對面向地球的月面進行探測,對月球兩極和月球背面的探測基本上處於空白或稀少的階段。現在多國瞄準月球南極,也是想探測更多以前未能探測到的區域,以便更全面地瞭解月球。
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教授王慧泉表示,印度的月球探測器能成功着陸月球南極,那麼就增加了一個具備探測月球能力的國家,對於世界各國探索宇宙工程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此後,也會加速歐美、日本等國的月球探測計劃。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稱,各國的太空競賽又重新開始,現在有更多的國家參與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