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勞工滯留農村

圖╱美聯社

新聞提要■新冠疫情爆發,大批勞工離開工廠、返回農村老家,但隨着疫情消退,這些人卻不願回到工廠了。

精句選粹■India’s agricultural employment is growing by tens of millions despite Prime Minister Narendra Modi’s push for factory jobs.

2020年疫情嚴重時,印度許多勞工因廠房關閉而由城市返回農村,許多人以爲,在印度打造成爲工業大國的政策帶動下,疫情時期出現人力出走潮不久後就逆轉,但結果卻非如此。

取而代之的是,過去四年印度農村人口大幅增加6,000萬人,此趨勢的轉變部分歸因於糧食福利計劃成功餵養該國數億人。即便在去年,疫情的威脅幾乎已消失,但農村勞力卻增加1,300萬人,而且印度總理莫迪已宣佈糧食福利計劃再延長五年。

在此同時,印度的製造業人力需求沒有太大改變,但工廠業主卻表示他們難以招聘人力。

巴斯大學客座教授梅赫羅特拉(Santosh Mehrotra)表示,「這是一場極大的轉變:你會看見數百萬人返回農田。」

經濟結構逆轉

由梅赫羅特拉分析的政府就業數據來看,農村勞動人口自2019年持續增長。他說:「這是我們經濟裡出現結構性改變的逆轉。」

但這樣的發展卻與許多經濟學家預期的背道而馳。隨着印度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將超越其他主要經濟體,這個國家前景一片光明,擁有14億的人口在去年超越中國,成爲全球人口之冠,不過平均每人所得約2,400美元,比孟加拉還低。

工業化的轉變令龐大人口涌入工廠,此趨勢曾改善數百萬中國人的生活水準。中國過去旺盛的經濟動能帶來大宗商品的需求,提供給消費者便宜的商品,使全世界都從中受惠。

但如今,勞動力並未大批進入印度製造業,這個南亞大國似乎太早進入去工業化的階段。

印度如今面臨錯失龐大勞動力優勢的風險,這代表全世界可能無法期待印度會如同中國那般成爲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強力引擎。

印度總理莫迪長期以來承諾要創造數千萬個就業機會,但是他任內推動的重要政策卻遭到批評,認爲這反倒阻擋國內就業成長,例如他首任總理任期內執行打擊逃漏稅的法規。

糧食福利計劃成原因

一些經濟學家和工廠營運者也指出,印度的糧食福利計劃也是促使勞動人口留在農村的原因之一。

新冠疫情期間,印度每月提供5公斤的米或小麥,協助受到疫情封鎖的民衆,這項福利計劃約莫有8億人受惠。隨着印度今年初即將舉行全國大選,印度政府於去年11月宣佈投入1,450億美元,讓糧食福利計劃再延長五年。

印多爾(Indore)是印度中部工業重鎮,當地有1,000多家工廠。機械設備業者Porwal Auto Components總經理賈恩(Devendra Jain)表示,在疫情爆發之前,該公司約有1,000名焊接工、噴漆工和其他工人,但現在只剩大約700位工人,難以應付卡車和鐵路業零件的訂單。

賈恩提到其他供應商也面臨類似問題,並直言現在幾乎找不到人力,因爲這些勞工可以在家鄉獲得福利。

在印度北部的哈里亞納邦(Haryana),企業家哈特里指出,他每月要交貨1萬個紙箱和膠帶,但現在完成訂單面臨挑戰,因爲他手下只剩38名勞工,之前還有55人。

哈特里提供免費住宿,卻沒什麼效果。他說:「他們寧願在農村過苦日子,也不願在城市裡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