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難盡的徐樹錚

提及民國初年的風雲人物就不得不提及段祺瑞,而提及段祺瑞又不得不提前徐樹錚。有人說徐樹錚之於段祺瑞,猶如劉玄德之於諸葛亮,如曹孟德之於郭奉孝。徐樹錚也常常以此自詡,固有“小扇子軍師”之稱。徐樹錚與靳雲鵬、吳光新、傅良佐並稱皖系的“四大金剛”。

徐樹錚並非以征戰沙場被重用,而是以謀略和政務見長。徐樹錚無疑是最受段祺瑞信賴和倚重的謀臣。可以說,段祺瑞一生功績與徐樹錚密不可分。而自徐樹錚被殺以後,段祺瑞也徹底倒臺了,對於徐樹錚的評價也是譭譽參半,一言難盡。

徐樹錚(1880年—1925年),中國近代史上的政治和軍事風雲人物,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字又錚,徐樹錚13考中秀才,可謂神童。1901年從家鄉赴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啓了軍旅生涯。1910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一生兩大功績分別是輔佐段祺瑞成爲北洋政府元首。

可以說,如果沒有徐樹錚,段祺瑞就不會成就偉業。徐樹錚後來在與馮國璋的鬥爭中引張作霖奉軍入關,以鞏固皖系權力,並主持“武力統一”。他還成立安福俱樂部,操縱國會選舉。第二就是徐樹錚以武力爲後盾,於1919年11月迫使外蒙古無條件撤銷自治,迴歸中國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徐樹錚在直皖戰爭失敗以後逃亡日本。

後來試圖扶植段祺瑞東山再起未果,失敗後流亡海外。在1925年回國。因徐樹錚曾暗殺馮玉祥的舅父陸建章,在1925年12月30日徐樹錚乘火車離京經廊坊時將其劫持並槍殺。時年45歲。

1901年,21歲的徐樹錚到濟南謀求出路,他投靠當時的山東巡撫袁世凱,但袁世凱沒有瞧得起徐樹錚。但袁世凱的麾下的將領段祺瑞卻和徐樹錚對眼了。段祺瑞眼光不錯,他看出了徐樹錚的才華和能力,於是將他收入帳下。就此展開了“君臣”二人近三十年的合作。

段祺瑞比徐樹錚大十五歲,爲了培養徐樹錚,段祺瑞將其送到日本士官學校學習。可謂對徐樹錚寄予厚望。五年之後,徐樹錚學成回國,回到了段祺瑞身邊。就此以後徐樹錚對段祺瑞忠心不而,兩人也開始聯手,拉開二人在民國初年的風雲際會。

武昌起義爆發,武昌一天易手湖北宣佈獨立,就在這歷史波詭雲譎之際,徐樹錚作爲段祺瑞幕僚,他以前線將領段祺瑞名義向滿清發了一封電文,內容如下:"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清廷如不速斷,則江海盡失,勢成坐忘。"在武昌前線的滿清將領居然“反水”.又加上袁世凱施壓,隆裕和滿清陷入了絕望之中。

公元1912年2月12日,由張謇親自起草的退位詔書正式頒佈,歷時2133年的封建歷史走向完結,亞洲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就此建立。徐樹錚的電文可謂一字千金。

當袁世凱成爲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的時候。作爲袁世凱的第一愛將的段祺瑞就任陸軍總長,徐樹錚任軍馬司司長。在1914年升爲陸軍次長,實際上徐樹錚管轄北洋軍權,在袁世凱預備準備稱帝之時,段祺瑞猶豫不決,徐樹錚力諫段祺瑞選擇抵制。

第一袁世凱稱帝時機不對,第二其子乃是酒囊飯袋,第三從此以後只能爲臣,不能爲“君”。段祺瑞採納了徐樹錚的建議,多次讓袁世凱放棄稱帝的想法,希望袁世凱懸崖勒馬尚可挽救,否則就悔之晚矣。一世功績付之流水。

袁世凱不納忠言,當袁世凱稱帝羣起反對,各省紛紛宣佈獨立,袁世凱被迫宣佈撤銷帝制,失敗後重病臥牀,袁世凱在彌留之際召見了段祺瑞,任命段祺瑞爲國務總理。實際掌控北洋政府。黎元洪不過是傀儡總統。黎元洪不甘心當木偶,導致以黎元洪爲首的總統府與以段祺瑞爲首的國務院集團之間發生爭執,實際上就是彼此爭權奪利。

雙方的關係變得水火不不容,黎元洪以總統的名義罷免了段祺瑞與徐樹錚的職位。這就是著名的“府院之爭”。徐樹錚對此不以爲然。他讓段祺瑞採取以退爲進和驅虎吞狼之策。

徐樹錚首先讓段祺瑞去天津老巢暫避,然後支持張勳入京,借張勳的軍事力量將黎元洪逼下臺。張勳沒有政治頭腦踏上覆闢之路,緊接着徐樹錚又讓段祺瑞調轉槍頭,討伐亂臣賊子張勳。討伐成功之後,黎元洪徹底失事。段祺瑞以再造共和自居,段祺瑞就此也登上政治舞臺的中心,成爲北洋政府國家元首,徐樹錚功不可沒,他也達到了他個人政治生涯的巔峰。爲上將軍銜,就封遠威將軍。

徐樹錚在段祺瑞麾下充分展現他的政治謀略,但也不得不指出的是。徐樹錚私心太重,不是爲了國家的利益去考慮,而是爲了以段祺瑞爲首的集團私利所謀劃,爭取個人集團利益的最大化。格局觀太小,正式由於徐樹錚是段祺瑞的馬前卒,又加上徐樹錚爲人傲慢。目中無人。而且爲人專橫跋扈、鋒芒畢露。造成他軍閥中人緣極差,就是說徐樹是站在段祺瑞的利益所謀劃,不是站在整個國家的利益去考慮,他自然會被人詬病和指責。

但徐樹錚一生最大功績就是迫使外蒙古撤銷自治,使得外蒙重新納入中央政府管轄。沙俄政府趁辛亥革命,中央政府混亂的時候,唆使以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爲首的外蒙高層脫離中國政府獨立。1912年2月5日,外蒙建立所謂的"大蒙古國"。

1913年11月2日,當時的北洋政府袁世凱發佈了《中俄聲明文件》,承認外蒙擁有獨立的自治權(沒有承認外蒙獨立)。外蒙古的獨立無疑是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挑戰和踐踏。徐樹錚從中看出了危機和嚴重性,徐樹錚說道:"外蒙一去,內蒙震動;蒙不安,奉必危;奉危,滇藏必牽動。藩廳一撤,瞬即豆剖瓜分矣,安得不背城借一作孤注之想乎!"

在此危難之際,徐樹錚構思了一份《西北籌邊大綱》。在1919年6月13日,北洋政府任命徐樹錚爲西北籌邊使兼任西北邊防總司令。全權處理外蒙事務,徐樹錚到達外蒙之後,便展開了收復外蒙之路。

徐樹錚一到外蒙展示了自己的立場:"外蒙爲我國領土,我身爲外蒙長官,有彈壓地面之責,不能坐視。"徐樹錚在取得外蒙統一集團的支持下,發出最後通牒:"寬限一日,夜晚須解決,否則拿解者不止一佛,執事雖老,亦當隨行。"

徐樹錚的強硬大大出乎了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預料之外,也讓其措手不及,哲布尊丹巴迫於徐樹錚的強大壓力之下,不得不於1919年11月17日取消自治的做法。當天下午,徐樹錚宣告西北籌邊使公署在庫倫正式成立。在徐樹錚的建議之下,袁世凱發佈《大總統令》,反對外蒙取消自立。24日,外交部長顧維鈞照會俄國駐華公使,廢除中俄蒙協約,外蒙古再次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一場危機就此解除。

徐樹錚經略外蒙,厥功甚偉,他得到了大多數外蒙人的尊敬與愛戴和後世高度評價。孫中山先生對此的評價是:"吾國久無陳湯、班超、傅介子其人,執事於旬日間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自前清季世,四裔攜貳,幾於日蹙國百里。外蒙糾紛,亦既七年,一旦復歸,重見五族共和之盛,此宜舉國歡欣之不已"。

孫中山還說:"徐樹錚收回蒙古,功實過於傅介子、陳湯,公論自不可沒。"把徐樹錚比作陳湯、班超。後來徐樹錚被任命爲考察歐美日本各國政治專使。在1925年12月29日乘坐專車離開北京南下。但萬萬沒有預料到,徐樹錚途經京津間廊坊車站時,直係軍閥第五師師長張之江在12月30日凌晨2時劫持徐樹錚。隨即便慘遭殺害。而他被殺害的主要原因就是,徐樹錚暗殺了馮玉祥的恩師陸建章。馮玉祥替師報仇。45歲的徐樹錚死的時候也不過45歲。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