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用AI寫APP 3天工作量5分鐘OK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開發行動護理APP,是以護理核心作業爲主軸的個人行動助理APP。(圖/CTWANT提供)
圖文/CTWANT
「在民國70年代,住院醫師的第一要務,就是每個禮拜開會,大家要搶在100多個實習醫師前,到X光室排隊預約借片子,這就可能要排一整個早上。」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告訴CTWANT記者,如今醫護人員用自家工程師以ChatGPT爲基礎寫成的「行動護理APP」,過去三天的工作量5分鐘搞定。
位於嘉義的大林慈濟醫院,在2019年成立智慧醫療中心,一開始任務是把醫院資料數據化,不過在新冠疫情爆發後,醫護環境有了新變化,也讓這個「田中央」的醫院,罕見擁有自制研發APP的能力。
「現在全球都缺護理人員,缺到醫院必須關牀因應。」 大林慈濟醫院護理師部副主任林靜享表示,主要就是因爲工作壓力高、工時長、薪資低,職業壽命不長,臨牀上常會看到護理人員人手一塊板,上面夾着滿滿滿的代辦事項,「資訊化程度越高,卻反被電腦綁的越死,」因爲他們必須詳細記錄病人的資訊,每天下班後都還必須在電腦前「寫回憶錄」,護理人員普遍有「遺漏焦慮」,就怕漏了什麼、會危及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所以大林慈濟醫院以護理師爲中心點出發,這兩年因ChatGPT問世後,加速開發出「行動護理APP」,跟HIS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系統直接同步,還導入AI,讓護理紀錄可以直接用講的,帶一支手機就像同時帶着所有人的病歷,做任何事前可以先查病患的資料、覈對給藥資訊,讓護理人員解放雙手,醫生也能直接在APP上聯繫,不會被電話打斷工作,有效改善護理人員的下班時間,能花更多時間在臨牀上。
▲大林慈濟智慧醫療創新中心主任林庭光。(圖/CTWANT提供)
「其實我們有些開會也不用PPT了,直接看手機」心臟內科醫師林庭光就是大林慈濟智慧醫療創新中心主任,他跟CTWANT記者解釋爲何要自制APP,若用別人的系統,沒留下自己的knowhow,想要什麼額外功能都只能拜託廠商、還不一定會做,且醫院投資硬體、可能10年後就不能用了,沒辦法換零件是很大的問題,「所以我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手機是我的平臺,AI就用微軟和ChatGPT,」以此開發出行動護理APP,就能讓大家工作順利、準時下班。
他舉例,過去外科助理每3個月都要做一次總整理,大大小小的數據要到處去撈資料,過去花3天的工作量,現在5分鐘就能完成,還能隨時做不同時間段的分析。
林庭光笑說「其實我是一個很好的使用者,任何電腦系統到我手上都會當機,因爲我會找到他的極限」,年輕時夢想就是想當發明家,現在有AI讓程式的門檻變低,手機也很方便,可以輕鬆做出工具,讓人很興奮,「自己做,反而比買外面的系統還快」,同事提出要什麼需求,他們就能馬上改好,「每個人都覺得是在做一件很有趣的事,不斷地維護APP,就像是『變形金剛』,今天看到的、跟下個月看到的東西完全不一樣。」
「真的很感謝科技的發展,讓醫療有脫胎換骨的機會」。賴寧生表示,這可以讓醫護人員同時水平展開各單位的數據,未來等資料越來越多後,就是分析縱深,接下來看能否做預測與建議。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成功抗癌,積極投入AI的醫療照護平臺。(圖/CTWANT提供)
生策會會長翁啓惠表示,臺灣在AI佈局超過20年,加上臺灣的醫療指數是世界第一,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健保資料庫,也已建立新的人體生物資料庫,如果結合AI來處理與分析醫療大數據,將開發更精準、有效率的早期預防與檢測創新產品;未來臺灣生醫產業也將從疾病治療爲重心,拓展至涵蓋更前端的精準預防與健康促進。
「我不是醫生,只是個工程師黑手,但政府5年前說要推動智慧醫療,我們就全心全意投入項目」今年75歲的臺灣首富、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曾在2005年被診斷出肺腺癌,成功抗癌19年未再復發,8月時他提到廣達做AI的醫療照護平臺,需要上山下海、研發成本很貴也很難,目前支出和收入不成比例,但能幫助醫生「是做AI人的理想」,所以他會在這領域努力堅持到80歲以上。
延伸閱讀▸ 白袍科技1/智慧醫療成ICT顯學 佳世達造醫藥一條龍明年300億營收「桌頂拈柑」▸ 寵物情緣/領養9歲天使狗狗 陳忻玥越愛越深:我們是靈魂伴侶▸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