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市場低迷都沒停下投資 桃園元件廠超車日本奪世界第一
晶技董事長林萬興(攝影・駱裕隆)
這是一個在疫情期間逆勢改寫命運的故事。
2021年,石英元件廠晶技每股盈餘逾10元,年成長逾1倍,營收、毛利率也持續創新高。不僅如此,該公司更連續2年登上全球石英元件市佔龍頭,打破產業界數十年慣例,擠下日本同業。至今,該產業第二至第五名仍是日本廠商。
5G這一役改變戰局
它甚至比聯發科更早投入
石英元件是電子產品不可或缺的元件,就像脈搏,負責提供精準的時脈訊號,讓手機、筆電、無線藍牙耳機到汽車音響,能夠順利運作。而這市場,由於日本廠商起步早,一直由其寡佔。
雖然是在疫情期間超車,但,這背後卻是一個立志超過20年的宏願。
2000年,該公司就以「全球第一」爲目標,並訂定計劃全力前進,但前1年,它還排不進全球市佔率前10大的石英元件廠。
「我們在第四、第五名,第二、第三名都待了一陣子,這是一步、一步,慢慢的進程,」在晶技服務逾30年的財務長洪冠文說。
關鍵轉捩點,是2016年開始的5G作戰計劃。它雖然是小元件供應商,但卻和國際大廠幾乎同時期投入。
攤開晶技的財報,該公司首度營收突破百億元,發生在2012年,當時正是通訊技術從3G轉4G、世代交替的高速成長期,也是重塑供應鏈市佔率版圖的大好機會。
4G時,晶技內部其實是有點「不知其所以然」的搭上產業列車,因此,5G這一仗,董事長林萬興誓言要掌握得更好。
2016年,5G纔剛起步,就連營收規模是其逾32倍的IC設計商聯發科也纔剛正視此戰場時,晶技內部就成立了「5G推動小組」,研究市場策略,理解生態系當中有哪些玩家、並提前開始研發。待5G正式的標準一公告,就能展開行動,開始「資源傾斜」。
資源傾斜意味着什麼?林萬興舉例,晶技內部把客戶分成3個等級,分別代表戰略(Strategic)、主要(Key)與一般(General)客戶,「S級客戶,就會有一套S級的服務準則。」
「很難量化,但就是所謂的政策綠色通道,」他說,5G產業的S級客戶,所需要的研發資源,不論是設備或人力,只要專案負責人提出計劃,沒有金額與名額限制。例如2021年,該公司爲了持續投入5G與半導體晶圓級先進製程開發,資本支出一口氣拉高到超過23億元,連續2年改寫歷史新高。
危機入市!不看短期得失
疫期照擴10條產線跟上客戶
看見、並理解5G的趨勢不難,但難的是,得拿出決策的魄力與執行力。
2019年第三季,林萬興出手訂下10條設備生產線,瞄準5G高頻、小型化石英元件商機,投資總額超過他們前1年的稅後淨利。
這在當時是極爲反常的舉動。回到2018至2019年間,產業現況是:石英元件供過於求、報價低迷,就連技術、市佔領先的日廠都紛紛虧損。
日廠資本支出停滯,而臺灣的其他業者,則是擴了,也沒把握有客戶。「它(晶技)有固定的客源,像是蘋果、三星、華爲,我們貿然把產能加大,沒有客源,稼動率是拉不上來的,」一名國內同業中階主管說。
晶技怎敢危機入市?因爲林萬興看的不是眼前得失,而是那個長年要成爲世界第一的志願。
「我們的客戶都是Tier1(一線大廠),走在前面,我一定要跟的上,」他說,根據客戶的拉貨預測,公司若沒有針對小尺寸石英元件擴產,絕對滿足不了需求。
雖然,客戶也有可能不照規畫拉貨,但林萬興心想,5G趨勢不可能不起來,只是早一點、晚一點的問題。他評估,即使先投入擴產,但短期內訂單沒上來,也不至於造成公司重大危機,因此仍決議投入,不隨市場短期景氣患得患失、舉棋不定。
提前就位!逃過疫情、缺料
營運不中斷,獲客戶好感度
做好萬全準備後,疫情,更給了晶技一躍而起的機會。
2020年初,COVID-19疫情在中國大爆發,供應鏈訊息混亂、市場情緒悲觀,但晶技仍然按部就班的執行擴產計劃。外商設備廠的裝機人力無法跨境移動,該公司沒放棄喊停、也沒空等,反而乘勢建立起自主裝機能力。
不過幾個月時間,宅經濟訂單涌入,電子供應鏈迎來大榮景,缺料、漲價是最熱門的關鍵字,這時才擴產的同業,面對的是,設備交期拉長1倍、報價上漲超過2成,以及材料缺貨的追料夢魘,晶技反而老神在在。
「好,還要更好。」是晶技創辦人林進寶與林萬興常掛在嘴邊的話。訂下計劃,就要使命必達完成,這是晶技能成功彎道超車的核心。
除了設備,更體現在這幾年落實「營運不中斷」計劃。
疫情蔓延全球后,晶技因桃園平鎮、中國重慶、寧波3個廠區管理得宜、幾乎無人染疫,生產未曾中斷,反觀日本同業則陸續因疫情、天災暫時停工。
營運不中斷,讓該公司在一線品牌客戶的眼中,信任存款不斷增加,進而取得更大的供貨比率。2019年,該公司小尺寸石英元件貢獻營收僅約22%;今年上半,此數字已來到39%,法人表示,約有6成至7成是用在蘋果產品中。
去年5月,臺灣疫情爆發,爲了讓每日進出超過1,200人的平鎮廠維持零確診,晶技發放防疫獎金促使員工積極防疫,甚至涵蓋外包餐廳、清潔人員,及進出廠區的供應商,而哪位同仁該負責與外部人員溝通,也早進行過沙盤推演。
林萬興認爲,疫情間種種困難,沒有綿密的應變計劃與團隊協同作戰根本來不及,說穿了,晶技做的事,每間公司都知道,但要做得比別人好,得迴歸到企業文化。而不斷追求「好,還要更好」的背後,是他「怕輸」。
去年底馬來西亞發生洪患,有日本同業工廠因生產線淹水而停工,當晚林萬興立刻反思,若是晶技遇到,會是什麼光景?「極端氣候因應,本來就是公司營運不中斷計劃中的子項目,沙包放哪、廠區的水流怎麼走,我敢說我的員工絕對不會錯亂。」他說。
他也強調,即使已是世界第一,戰戰兢兢的態度仍然不能變,「我常和員工說:『我輸不起』,但我不是(真的)輸不起,我是怕輸,所以加倍努力。」
晶技管理中心副總經理陳秋霖詮釋,「他(董事長)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我們有能力做得更好,那爲什麼不去做?」如他當前豪賭,也是希望能將第一名的寶座,坐得更穩。
當元件封裝尺寸不斷微縮,市面上早就沒有標準設備與標準制程,晶技爲了持續跟上客戶,甚至超前,它近3年所規畫的資本支出總額就逼近50億元,幾乎相當於它過去3年稅後淨利總和。
而目前正在建置中的半導體晶圓級製程,便是他們下階段的秘密武器,成功與否還沒人知道,但追求更好的態度,就擺在此。
因爲怕輸,所以時刻戒慎,林萬興說他永遠提醒團隊,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慎防破壞性創新的力量出現,因爲,洞察力與技術力一樣重要,「纔不會贏了競爭者,卻輸給了時代。」
商業週刊18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