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尚持續 兩岸情已斷?
對於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延燒,政府是否考慮宣佈外國人禁止入境?衛福部長陳時中(左)17日在立法院表示「幾乎了」,外交部長吳釗燮(右)則一度與陳低聲交換意見。(姚志平攝)
就在3月16日,大陸以外國家及地區的確診病例86587,首度超過了大陸的病例數80574。而且自2月底以來,中國官方公佈的確診人數,一直持續下降。可以來佐證這項說法,是在3月10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前往新冠肺炎疫情最重災區的湖北武漢去視察。一般來說,習近平選擇這個時候前往武漢,至少說明當地的疫情應該已經受到控制,應是有絕對把握讓習近平都不會有被感染的風險。如果再以此來對比同時間「歐美地區的病例數大規模的增加」,大陸在今年1月開始所採取的封鎖和隔離措施是有了成效。
大陸之外地區有破口
而在臺灣,疫情的情勢則開始嚴峻,以3月18日的統計來計算,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已增加到100例,其中本土29,境外71,這表示說,臺灣的防疫措施在面對大陸之外地區仍有「破口」。
因此,再回頭過來思考,如果當初可以「兩岸一家親」爲前提,探討到雙方在疫情發展初期,若能共同來合作防疫,確可爲彼此帶來些對「疫情威脅」降低災情的可能。
但不可否認的,由於兩岸仍出自些「政治考量」、或「相互仇恨」等因素,影響之下,不但合作的可能性破局,而且更增添了彼此「劍拔弩張」的局勢,使得兩岸關係的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破口」。我們試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1、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一中原則」,的確使得臺灣因此被摒棄在「病毒疫情資訊提供」之外的狀況。
大陸官方代表雖然在今年2月3日曾在世衛會議上表示,大陸是繼續一如既往與世衛、有關國家及港澳臺地區分享訊息。但臺北似乎沒有這方面的共識,在防止新冠病毒疫情的早期,卻是一直把箭頭指向大陸的病毒散播。這樣的指控,引發臺灣內部「反中」或「仇中」的心態升起,則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不過,WHO在2月11日允許臺灣專家以「臺北」(Taipei)名義,參加視訊方式的「新型冠狀病毒專家論壇」,北京並沒有抵制,也應是另一種善意。
其實,北京也可以「特殊緊急事例」爲由,由它出面引薦讓臺北得以持續用「中華臺北」出席WHA,既沒有衝擊到「一中原則」,也可讓北京的「寬容大度」贏得臺灣人民更多的尊重。
2、由於「一中原則」的影響所及,使得各國針對臺灣的旅遊禁令大部分是參考世衛組織的「一中政策」,譬如說,菲律賓在2月2日宣佈禁止中港澳人民,或過去14天曾停留中港澳的人士入境。8天后,2月10日菲律賓衛生部突宣佈,遵循「一中政策」,因此將臺灣納入旅遊禁令中。這當然不會讓臺灣開心。
3、當然,在疫情之初,兩岸曾經因爲口罩問題、是否援助大陸問題,雙方官員及民衆曾說過很多傷害到彼此感情的非理性語言,這當然是無助於彼此疫情的控制或減緩。
另外在兩岸包機事例上,讓新冠病毒疫情染上了政治味,也的確表露無遺。臺灣的包機安排,因雙方的特殊關係不斷拖延,首架包機抵達臺灣後,臺灣方面稱中國登機檢疫漏洞;第2批包機在3月10日─11日完成,雙方仍有齟齬,遂導致後續包機計劃遲遲無法進行。在兩岸人道互助上,沒能有圓滿結局,也是一項遺憾。
4、大陸代表2月6日在世衛執委會上表示,海峽兩岸針對新冠病毒已進行數十次相互通報。而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也曾指出截至2月4日,大陸方面向臺方通報疫情信息36次,臺方向我方通報15次。
另外,臺灣疾管署1月6日曾向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出信函,請求依據《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同意讓臺灣派專家至武漢地區對疫情進行了解。大陸即使在1月11日臺灣大選投票日敏感之時,也同意接待臺灣訪查團的2名專家,前往武漢瞭解病患臨牀表現、治療經驗等,以掌握更多疫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