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曝「心腎症候羣」年輕化 42歲男子新冠後險洗腎

一名42歲男子過去健康狀況良好,新冠疫情初期不慎感染,短短3天就引發心肌炎和腎損傷,幸好及時診斷治療才免於洗腎,示意圖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

臺灣是腎病大國,每年約有50萬人因爲急慢性腎臟疾病就醫。一名42歲男子過去健康狀況良好,新冠疫情初期不慎感染,短短3天就引發心肌炎和腎損傷,幸好及時診斷治療才免於洗腎。醫師提醒,心腎疾病會交互影響,雖然通常發生在中老年人,但近年有年輕化趨勢,定期健檢才能防患未然,及時阻斷「心腎症候羣」的惡性循環。

根據健保統計,臺灣每年約50萬人因腎臟疾病就醫、逾百萬人因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就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徐千彝指出,心腎疾病對國人影響非常大,國人十大死因中有5項都和心臟、腎臟及心腎併發症有關。

徐千彝說明,全臺每8位成人就有1位有慢性腎臟病,隨着腎功能越差,恐加速面臨洗腎、住院、死亡風險。其中,心血管疾病是腎病患者住院的首要原因,佔比超過3成,包括動脈硬化、心肌梗塞、高血壓、心衰竭等。

醫願診所院長、腎臟內科醫師葉曙慶表示,腎臟是沉默的器官,等到發現有問題的時候,常常已經是病入膏肓了,如果在疾病前期沒有健檢介入,錯失了預防和治療的機會,實在很可惜。透過尿液檢查、抽血檢查、超音波檢查、放射性檢查和病理檢查,都可有效評估心腎功能。

葉曙慶分享,一名42歲男性平時健康狀況良好,但新冠疫情初期,在飛往美國的機上突然覺得胸痛,本以爲休息一下就沒事,但醫師懷疑是新冠或流感病毒攻擊到心腎,要求他儘速就醫,結果心電圖波形異常,肌肝酸指數也下降,所幸治療後病況穩定,才免於走向洗腎。

葉曙慶指出,心腎症候羣有五個分型,最常見的第一型,也就是急性心臟病誘發急性腎臟炎,兩者都是急性,病程可能在短短3天之內變化,甚至需要洗腎,因此要快速防堵。

徐千彝提醒,心腎疾病雖然較常發生在中老年患者,但近年看到有年輕化趨勢;平時應注意血壓應保持在130/80以下,避免食用富含鈉、磷、鉀食物,例如醃漬品和各種加工食品,也應少吃高油、高糖食物,有助於遠離心腎症候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