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賽艇”11金,中國製造“艇”進亞運,走向世界

出品|本站新聞

導語:9月25日,杭州亞運會賽艇項目上最後一個比賽日,中國隊以全賽程11金的成績完美收官。而在賽艇項目場地的杭州富陽,也同時是國內賽艇、皮划艇重要研發製造基地,已經逐漸形成賽艇製造產業雙循環的市場佈局。一“艇”當先的背後,既有國內賽艇競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亦離不開30年來國內賽艇製造業的突飛猛進。

一、國產賽艇從這裡“劃出”

面向前方衝刺是體育比賽的正常景象,賽艇卻是唯一背向終點的競速項目。這項“背道而馳”的競技運動自18世紀起源於英國,發展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我國賽艇運動歷史則相對較短,直到1956年中國才舉行了第一次賽艇比賽,地點正是杭州。

從那時起,中國賽艇運動經歷了艱難發展過程,直到八十年代開始在競技體育的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自1982年新德里亞運會引進賽艇項目以來,中國賽艇隊在亞運會有着絕對統治力,共產生100多枚亞運金牌,其中1982年新德里亞運會、1990年北京亞運會、1998年曼谷亞運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包攬了所有參賽項目獎牌。但相較賽艇隊在國際賽場上成績斐然,中國賽艇在90年代中期前都乏善可陳——由於缺乏國際交流,技術落後,此時重大比賽使用的大都是進口賽艇。隨着國家體委關於“1990年起國內賽艇比賽限制進口器材”的規定,國內賽艇製造業突飛猛進。

也正是在坐落着本屆亞運會水上項目場館的富陽,以杭州飛鷹船艇有限公司等爲代表的國內賽艇廠商藉此機會一躍成爲世界上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賽艇製造商之一,僅其一家即擁有全球17%的賽艇市場份額,連續成爲四屆奧運會、六屆亞運會的官方指定比賽用艇供應商。每年有超過3000艘比賽用艇駛向國內外各競技場,這一數量幾乎超過其他幾個國際賽艇製造巨頭年產量總和。而本屆亞運會上,亦有杭州康華船艇、杭州康華船艇後起之秀也進入到杭州亞運會中。

二、輕快蕩起雙槳背後的賽艇高科技

運動員技術水平發揮影響賽艇比賽成績的好壞,也同樣與賽艇器材的水動力性能密切相關。賽艇是高科技產業,艇身並不是越來越輕,爲了公平起見,賽艇的重量都是有嚴格標準的,嚴格到以克爲單位,理想的賽艇既要滿足艇體結構力學和複雜動態狀況下綜合性能要求,又要嚴格控制艇體的重量——無外乎“輕”“滑”。

1)駕科技“輕舟”凌萬頃茫然

從18世紀運動誕生到上世紀中葉,賽艇都由木材加工而成,後由木製材料發展到後來的玻璃鋼,再發展到今天的複合航空材料。

1966年世界上第一艘複合材料的賽艇問世,以其重量輕、性能好、耐用性強等優點而逐漸佔據賽艇主流。我國賽艇業自上世紀末由木質材料逐步發展到中溫固化碳纖維,在艇體剛度、輕量化等方面有明顯提升,但也存在加工複雜、艇體抗衝擊能力差等缺點。

進入本世紀後,國內賽艇製造行業的龍頭企業,開始採用碳纖維預浸料技術製作賽艇。與傳統中溫固化碳纖維材料等工藝相比,以這種方式製作的賽艇重量更輕,如一艘雙人雙槳蜂窩結構預浸料賽艇,在達到國際最高技術指標的前提下艇中不到27Kg,而節省下的重量可以讓每1000米距離速度提高近1秒,這一時間幾乎成爲競技場上的“勝負手”;而艇體強度也大爲提升,如果說中溫固化碳纖維材料一錘下去會破一個大洞,而預浸料賽艇則只有一個凹痕。引入該技術後,一條賽艇艇體的生產週期也從過去的一月縮短至一週,這也是飛鷹船艇等國內企業每年千艇“下線”的奧秘所在。

2)“縱享絲滑”的秘密在這裡

賽艇的阻力特性也同樣是影響賽艇成績的重要因素之一。對於賽艇運動,通常需要在起航階段快速加速,以使賽艇能保持較高航速,航行中通常會面臨摩擦阻力、壓差阻力和興波阻力三方面影響。由於賽艇航行速度較低(3m/s-5.5m/S),摩擦阻力往往會佔到其阻力的8成以上。傳統船舶爲降低摩擦阻力通常會採用表面形貌減租——如設置肋條、隨形波等結構。但對於賽艇而言,由於艇體要求輕薄,加裝這些結構的冗餘不似大型船舶;另一方面國家賽艇聯會(FISA)亦規定不得在賽艇表面使用能改變水和水錶層狀態的任何物質和結構,對減阻劑、肋條等減阻技術嚴格限制。

爲了進一步改善賽艇水動力性能、提高賽艇成績,一方面本屆亞運會指定用艇上,國內廠商首次採用獨一無二的鋼模製艇技術,克服了傳統手工複合材料模具變形的缺陷,使艇體表面的平整誤差從過去的0.5mm提升到0.1mm;另一方面國內科研院校與廠商“另闢蹊徑”,選擇在賽艇表面通過高壓空氣噴塗工藝噴塗上一層由溶劑、微米級金屬顆粒、氟碳樹脂、低表面能助劑和固化劑等組分構成的聚合物塗層,使得賽艇在整個速度段下最大減阻可達5%,從而能在FISA規則之下,更有利於運動員在起航階段快速加速,在保持較高航速和衝刺解算降低功率損耗,提高比賽成績。

三、賽艇競技離不開這個“小板凳”

在賽艇運動的早期,賽艇的姿勢幾乎與今天公園裡的划船就是坐在固定的座位上,運用手臂、背部和軀幹肌肉做出拉槳與回槳運動。但在今天,賽艇的“標準姿勢”則與賽艇運動早期大爲不同:一改過去僅依賴上肢,而由腿部最先發力,腰背繃住將腿部及腰背的力量,傳導到手部再拉動槳葉,推動賽艇向後運動。

這一套划船運動其發力有60%來自臀腿,30%來自軀幹核心,有約10%來自上肢。讓運動員們能全力以赴的得益於現代賽艇上的一個小部件:源於1857年美國巴布科克發明的滑座,座板下有四個能夠靈敏轉動的輪子,划槳時身體能隨滑座前後移動,有效地利用腿部力量,使賽艇運動也開始不放過身體的每一寸肌肉,讓賽艇速度得以飛躍。

滑座等一批新結構的引入使賽艇的速度不斷提高,但也讓賽艇面臨更大的浪濤考驗。爲避免浪涌大量進入艇內,國內外賽艇無一例外在賽艇上引入防浪凸起結構,其中國內廠商將傳的防浪板替換爲與賽艇部件一體成型的防浪結構,,形成圓滑的過渡弧面,在減輕賽艇重量同時形成很好的導流作用。但其結構也限制了艇內空間,限制了運動員腿部蹬直。國內富陽船艇企業對滑座軌道結構進行優化,解決了現有裝置在運動員划槳時不能夠保證運動員腿部蹬直的問題。

除了配合運動員做功,滑座也關係到運動員與賽艇能否“人艇合一”。根據國家體總《賽艇器材使用規範》的要求,賽艇應按照運動員級別定製船體,但運動員身材並非“千篇一律”,在賽艇的基本參數相對固定,而如何在運動員級別所涉及的身體參數不同的情形下適應賽艇,也考驗着賽艇滑座的細微之處。

爲了讓運動員坐的更穩當,國內廠商普遍在高端賽艇上採用了碳纖維防滑墊,在保護運動員的同時也避免滑座下軌道組易鏽蝕。而國內龍頭賽艇企業更引入了符合人體工程學的滑座面板設計,消除滑座面板上會壓迫神經和阻斷血液流通的壓力點,給運動員更舒適的划船體驗;並設置有多檔高度調節以適應不同體格運動員;並加大滑軌間距,在消除船體壓力同時也更適合身材高大的運動員。

結語:

隨着中國賽艇隊在本屆亞運會上再獲佳績,也讓更多人看到賽艇中國製造的力量,也會帶動戶外水上運動成爲全民運動的“新寵”。

參考文獻:

[1] 海工.金牌的保障 具有高技術含量的賽艇[J].現代艦船.2004.11

[2] 豆照良,汪家道,餘峰,陳大融.聚合物減阻塗層在賽艇上的應用[J]..船舶工程.2010.5.

[3] 杭州商報.《飛鷹“艇”進亞運會》.2023.3.23.

[4] 國家體育總局.《賽艇器材使用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