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靠燃氣發電 陷能源財務泥淖

賴總統宣佈將親自領軍,就氣候變遷、健康臺灣及全民防衛三大方向成立委員會。總統既以氣候變遷爲首要方向,便應以最近國家環境研究院公開的頭一份國家級氣候變遷報告《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二○二四》,作爲首要參閱依據。

該報告整理出氣候變遷對臺灣的影響包括:淹水發生機率增加、乾旱事件風險提高、山區坡地災害風險提高、海平面上升溢淹面積增加、颱風暴潮衝擊提高、溫升造成海域生物豐富度減少等。其中海平面上升,預估於全球暖化程度一點五度C(目前已達一點四八度C)和二度C,臺灣海平面上升分別爲廿和卅四點五公分。

有關海平面上升的溢淹衝擊,相較於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評估報告,沿海縣市因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溢淹面積均有顯著增加。此外與現況相比,未來臺灣沿海地區面臨大於一點二公尺颱風風浪衝擊的海岸線長度,將增加十二點五%。簡言之,臺灣沿海在不久就會有比先前所預測多得多的陸地被淹沒。

臺灣因應嚴峻氣候危機,首要策略本該加緊將沿海活動與開發後撤,如今卻吹起「向海進攻」的號角。目前政府極力推動,位於基隆、大肆填海造陸的協和火力發電廠第四接收站即爲一例。

更不可思議的是,如此花大錢、危害海洋與港市、製造社會不安,爲的正是要大燒化石燃料,大排溫室氣體,爲地球暖化、氣候變遷煽風點火。而此案也成爲能源轉型的一大障礙。

蔡前總統八年前上任,提出要在二○二五年達成的能源轉型,如今已註定跳票。如今賴總統接棒,比跳票更嚴重的是,臺灣深陷能源與財務泥淖,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排名位居受評六十國,倒數第二。

要讓能源轉型維持在技術與經濟可能,並帶來效益,端賴政策導向永續能源和電力系統。歐盟國家和中國的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分別約爲卅七%和四十四%。這些能源轉型穩健進展實例的共同關鍵包括:能源效率優先,再生能源因地制宜,加上確保財務健全。

無奈,這正是臺灣能源轉型過程中最欠缺的。以天然氣發電爲例,全球天然氣發電平均佔約廿二%,和臺灣同樣須仰賴進口的日本,天然氣發電佔約卅四%,而即便是擁有豐富天然氣,爲臺灣進口所賴的美國,天然氣發電也僅佔四十%。

天然氣早年被認爲可扮演以再生能源取代燃煤的橋接角色。然隨着研究進展,天然氣在開採與運送過程中產生的甲烷,使其不再潔淨與氣候友善。加上使用天然氣需要對相關基礎設施做大筆投資,其實屬「危橋」。

氣候變遷委員會務實追求賴總統日前宣示的「第二次能源轉型」,便應以永續能源爲目標,重新規畫協和電廠,交出第一份氣候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