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活水”澆灌新質生產力 這場研討會探討多重挑戰下全球經濟金融開放與合作

當前,全球經濟復甦進程緩慢且不均衡,經濟增長仍遭遇多重風險挑戰,國際金融市場不確定性持續。深度交融的世界經濟體呼喚各區域市場加強金融開放與合作,推動解決各國發展普遍面臨的問題,共同邁向更可持續、富有韌性的未來。

作爲2024陸家嘴論壇學術支持單位,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近日聯合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等單位共同主辦“2024陸家嘴論壇專場活動暨中歐國際金融圓桌研討會·CLF50夏季會議”,就“多重挑戰下的全球經濟金融開放與合作”議題進行探討。

“金融活水”澆灌新質生產力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理事長汪泓在致辭中表示,面對國際環境趨於複雜的挑戰,唯有在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下,才能以“金融活水”澆灌新質生產力,從而推動世界經濟持續增長。她認爲,以金融高質量發展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實現路徑在於通過金融高質量發展解決全球經貿難題。

在汪泓看來,該路徑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以高水平金融引領對標高標準經貿規則,促進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金融機構通過積極對接CPTPP、DEPA等國際經貿規則,可以更好地爲企業提供跨境貿易融資、投資和支付結算等服務。

二是通過綠色金融的制度創新和激勵,進一步加速全球綠色轉型步伐,提升對外綠色合作能級。創新綠色金融制度和市場激勵機制,可以吸引更多資本投向綠色產業,支持綠色技術創新和應用,促進全球綠色合作。

三是數字金融創新與治理爲全球經貿發展提供新的路徑和解決方案。大力發展數字金融,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普惠性,促進金融市場透明度和安全性,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多樣化,促進金融監管的智能化和有效性以及推動金融生態系統的協同發展。

金融業開放與合作大勢所趨

交通銀行首席專家,交銀金租黨委書記、董事長徐斌認爲,國際開放與合作是不可逆轉的大勢所趨,金融作爲現代經濟的血脈和經貿聯結的紐帶將持續發揮其重要作用。

一是金融在全球綠色合作中大有可爲。2022年6月,中歐等經濟體共同發佈了《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爲國際綠色金融市場標準的統一樹立了合作典範。隨着《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巴黎協定》的簽訂,以及各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綠色金融正在迅速發展且變得日益重要。中國目前也正在從全球綠色浪潮的積極參與者,逐步轉變爲引領者。

二是金融在全球經貿合作中大有可爲。當前,全球貿易持續回暖,海運市場維持高景氣度,集裝箱運價迎來新一輪上漲,航運金融發揮着有效支撐作用。

三是金融在全球科技合作中大有可爲。技術創新轉化爲經濟增長,需要大量且長期的資本支持。高科技領域創新更加精細、專業,也更爲複雜,這對金融國際合作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科技也在推動金融業發生數字化變革,如數字人民幣、數字銀行、智能投顧、智能風險評估等新業態層出不窮。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黃益平認爲,金融強國的概念涉及多個維度,其中高效、穩健和具有國際影響力是核心要素。金融強國必須在全球金融領域發揮顯著的影響力,金融開放與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通過審慎的政策調整和創新的國際合作模式,我們有信心在保障金融安全的同時,實現金融強國的目標”。

黃益平指出,金融政策的調整旨在平衡效率與穩定,同時確保國家安全和金融安全。在資本項目開放方面,我國採取了更爲審慎的態度,以避免潛在的市場波動和金融風險。

“在資本項目尚未完全放開的背景下,我們仍需探索如何提升金融國際影響力。”黃益平分析,首先,可以在確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推進資本項目的開放。其次,儘管人民幣尚未完全國際化,但可以通過離岸市場和貨幣互換等手段,推動人民幣的國際使用。同時,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成爲全球最大的人民幣資產交易市場。最後,可以考慮設計“全球南方綠色發展計劃”,通過金融產品和工具走出去,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綠色轉型,同時爲國內產能找到新的市場。

生成式AI成金融業關鍵議題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歐方院長杜道明(Dominique Turpin)在致辭演講中指出,數字化轉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AI)已成爲金融行業的關鍵議題。數字金融和生成式AI在提高金融普惠性,促進效率提升和創新發展的同時,也爲行業發展帶來了革命性變化。

以銀行爲例,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工商銀行原董事長姜建清表示,銀行通過大模型,可以實現風險甄別、風險定價、風險監測、風險處置,實現資產轉化和有效配置。而數據資源利用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到風險管理水平的高低。他建議,將人工智能識別風險的作用,與商業銀行的傳統優勢、經驗、專業團隊和現場調查等人工風險識別方式結合起來,線下與線上相互佐證,才能真正爲信貸風險控制賦能。

姜建清同時指出,人工智能在信貸風險管理領域的落地,也面臨巨大的機遇和風險:一方面是數據及生成內容的可信度及精確性、人工智能的複雜性或數據不足而導致的偏差或貸款歧視等風險;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終究會推動更有效的信貸風險管理,並徹底革新風險管理的操作模式,真正改變金融業的風險管理現狀。

“政府和監管機構需協調一致,建立一個既能鼓勵創新,又不會犧牲穩定性和安全性的框架以加強監管,確保新技術有益於全球經濟增長。”杜道明表示,“金融科技機構對傳統銀行業務模式的調整,以及健康競爭的促進同樣重要,必須在發展中找到平衡,確保技術迭代帶來的風險得到妥善管理。”

杜道明表示:“相信通過擁抱數字化轉型、優先發展可持續性項目、加強國際合作,並重視教育和人才培養,我們可以構建一個更加開放、合作和富有韌性的全球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