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降再降!“價格戰”擊垮平價小火鍋

總第3868期

作者 |餐飲老闆內參 內參君

頭部餐企蜂擁而至

小火鍋生存市場被瘋狂擠壓...

小火鍋賽道更熱鬧了,似乎誰都能來插上一腳!

西少爺部分門店上新35.8元小火鍋,包含一盤羊肉,八九種涮菜可任選添加,鍋底有兩種,下午16點之後供應小火鍋;

新辣道旗下“Mini火鍋”品牌西安首店正式營業,店內主推套餐,相比單點更划算,36元招牌梭邊魚川香鍋、48元MB9和牛鍋、18元鴨血豆腐川香鍋等,小料和米飯是3元/位的自助暢吃;

北京火鍋品牌“陽坊涮肉”,面對打工人上新三款外賣新品——“陽坊撈撈杯”,分別是招牌大板羊肉單人套餐、鮮燙牛肉單人套餐和鮮切羊腿肉單人套餐,定價40元左右,菜品的杯裝打包形式類似七口辣火鍋杯,被大家稱爲“減脂小火鍋”;

人均200元的溫野菜涮涮鍋,開出人均59元的“溫小野日式小火鍋”,主打回轉壽司+日式小火鍋模式。

眼看小火鍋的“價格戰”就要起來了,而價格也只能越來越低。這讓曾經的“連鎖火鍋第一股”、“平價小火鍋王者”呷哺呷哺,似乎也變得急躁和不安。

5月15日,呷哺呷哺終於向“大衆”低頭了,宣佈套餐價全線下調,重回舊時光,而這引來了多年老粉們的情感回憶,有網友表示“馬上去體驗一下穿越的價格。”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頭部連鎖餐飲品牌們,早已發力小火鍋:

海底撈旗下子品牌嗨撈火鍋,定位平價小火鍋,人們都把它當做了小火鍋模式;小肥羊推出的“小肥羊·迴轉火鍋”品牌,陸續在各地開新店;南城香上新37.8自助小火鍋後,收穫了人們滿滿好感度;主打性價比的芳竹園火鍋,順勢推出“芳小竹嗨轉火鍋自助”。

同時,各種旋轉小火鍋、迴轉小火鍋、自助小火鍋、圍爐串串、地攤麻辣燙等等個體小店,早已遍佈城市大街小巷,更有老闆開出2元自助小火鍋,鍋底甚至低到只賣1元、2元。

本就內卷的火鍋賽道,小火鍋品類的崛起,使得大火鍋品牌的價格優勢逐漸暗淡,因爲現在的消費者對於價格是非常敏感的。此前,#巴奴漲價#又登上熱搜,有網友稱巴奴火鍋北京門店部分菜品漲價2元至4元,涉及到拽面、茴香小油條等菜品,這也讓巴奴再次遭受了顧客的吐槽。

而桃娘下飯小火鍋,開始走下坡路,且似乎已被“巴奴放棄”。有人表示可惜:“桃娘下飯小火鍋雖然入局早,卻一直沒能造勢,面對四面八方圍攻過來的小火鍋品牌,優勢更沒有了。”

潛力無限的小火鍋

現在只剩下全體內耗?

小火鍋出圈的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是衆多連鎖品牌跑出規模效應,放大品類勢能,吸引許多創業者看到了餐飲新機會,也讓餐飲老炮們瞄到了新的生意增長點;另一方面,則是小火鍋優勢在於價格普遍較低、菜品豐富、以及不同於正餐火鍋的用餐模式,受到人們尤其是年輕客羣的推崇。

而當入局者越來越多,小火鍋賽道變擁擠的同時,同質化現象,也開啓了極度內卷模式。

小紅書平臺上,關於“小火鍋”的筆記就高達56萬篇,其中有許多是人們去小火鍋店用餐後的打卡分享。比如“重生之我在清華吃火鍋”,據說是開在清華大學芝蘭園二樓的一人食小火鍋,咱就是說小火鍋已經開始捲進校園食堂了?最近,比較火爆的“喜家自助小火鍋”在520期間融入了livehouse快閃活動新玩法,人們邊享用小火鍋邊能欣賞樂隊演出。

而說到卷,現在最明顯的就是小火鍋商家“卷價格”和“卷食材”,強力輸出“高質價比”用餐體驗,穩準狠的拿捏了消費者用餐需求,但是也未免太瘋狂了些。就比如有些接地氣和煙火氣的蒼蠅館子,鍋底、調料、所有涮物分別賣1元,從價格上看很難不讓顧客心動。

話說回來,就連南城香、西少爺、溫野菜都放下身段做自助小火鍋了,在強大的品牌背書下,優勢巨大,這也着實上升了小火鍋個體戶的危機感,競爭激烈且殘酷。有網友調侃“1元鍋底怕不是調料包?再這麼降下去,這鍋底不僅要免費還得倒貼顧客啊。”更有網友發文稱自己被旋轉小火鍋店老闆拉黑了,原因是自己只吃自助區菜品,老闆直接說“你以後別來了。”

玩笑歸玩笑,卻也道出了小火鍋的競爭白熱化現狀。

當然,頗具規模的小火鍋品牌還是冷靜的,他們雖然也強調食材新鮮、價格便宜、幾十上百餘種菜品隨便吃,但一定程度上也在控制成本提高客單,比如說飲品、肉品、鍋底單獨收費,實際上只有蔬菜、丸子、和零食等是暢吃的,而這些的成本都不算高,只要顧客遵守信用,不亂拿不浪費,也會降低店內的食材控制成本。

還有小火鍋店火拼場景,營造差異化用餐氛圍,門店風格裝修的越來越突出特色,品牌的門店主色調多選用如藍色、紅色、黃色、綠色、橙色等鮮明且有視覺衝擊的裝修色調,讓人眼前一亮。

其實最重要的,是小火鍋滿足“一人食”的用餐剛需的特點,因此有品牌開始在這方面做創新。比如,有老闆在店內設置的一人一桌,對面有竹簾遮擋,是絕對的i人友好型火鍋,專注享受一個人的火鍋快樂局;長沙大斌家的一人食火鍋,起初有一個頗具情緒化的名字——“孤獨小火鍋”,這不乏有營銷成分在,而據顧客反映,不只名字是孤獨的,就連店裡的音樂都瀰漫傷感氛圍,營造極強的孤獨感,不過內參君發現,現在店名均已更新成了“歡樂小火鍋”。

說到小火鍋品牌名,也有人在爭做新鮮感,比如“順道小火鍋”“就叫小火鍋”等等。

至於服務方面,小火鍋門店大概很難做出服務體驗上的差異化。以農小鍋自助火鍋店爲例,其偌大前廳裡只安排了1-2名服務員,既要負責接待顧客,又要負責回收餐盤,整理桌面衛生,一方面自助小火鍋店本就是自助模式,主打一個顧客自力更生,不需要太多額外的人情服務,所以相對正餐火鍋大店來說是節省人工成本的,反倒是後廚需要人手及時準備和更新菜品擺盤。

有業內人士表示,旋轉小火鍋最好的經營就是搭配自助模式,否則難以留客,而一旦開啓自助模式,就要靠走量來維持生意,而老闆賺的則是辛苦錢。

內參君還觀察到,有一些品牌悄悄放加盟,有人坦言這是準備割韭菜了?畢竟有品牌只有一家就大放厥詞做加盟,而有些連鎖品牌的加盟費用甚至高達100萬元。

總之,在小火鍋品類,還有什麼沒被捲到的?

市場還很大,

做好小火鍋的難度也不小

俗話說,不打無準備的仗,只是面對餐飲創業者浪潮,和門檻更低的餐飲業,持續不斷的閃現新入局者,當然也有人很快離場。所以,要切記謹慎入局。

小火鍋品類,不僅是大火鍋的競爭對手,現在開始自己內卷,也陸續出現了棘手問題。

其一,火鍋、快餐等頭部餐企入局,搶佔小火鍋連鎖品牌的市場空間,在口碑、供應鏈實力等方面都相對有優勢;

第二,經營模式雷同,大部分以轉轉、迴轉、自助模式,菜品有的是單獨擺盤,按照不同顏色的盤菜收費,有的是用夾子統一在旋轉臺的大盤夾菜形式;

第三,人們對於小火鍋的新鮮感漸漸消失,甚至吐槽點接踵而至,其中食材不夠新鮮、份量少、衛生環境堪憂、價格低也確實沒啥可吃的...

以溫小野迴轉小火鍋爲例,雖然在裝修和營銷上做足了功課,卻也漏洞百出,有顧客吐槽食材品質拉低好感度,食材不夠新鮮、缺少高品質涮菜,都是沒人吃的丸子;用餐體驗不佳,傳送帶上時長有空盤,桌面上有廚餘垃圾沒收拾。主要在於後廚出餐品控和前廳無法及時收納的問題。

當然,把小火鍋最先帶火的農小鍋也有類似問題,記得門店剛開業時的顧客爆滿,整天基本都有顧客去吃,農小鍋也很勇猛,不僅把店開進北京商場五層,更直接和海底撈做了鄰居。

農小鍋以門店面積大、食材上百種、近百個座位而聞名,不過在高成本壓力下,我們看到許多小火鍋品牌都以小面積門店落地,菜品不需要求非常多,豐富即可。

在北京某商場負一層,新開的一家喜家自助小火鍋,更像是縮小版的農小鍋,店面不大,兩個出餐口分別對應四排用餐位置,雖然不及農小鍋場面壯觀,但是菜品足夠吃,且有羊肉持續供應,不用巴望着菜品,因爲傳送帶很快就回轉一圈。

吉野家每週三的火鍋買一送一,做足了性價比,但現在優勢明顯被比了下去,轉戰做起了早餐。

有顧客稱“以前牛肉是鮮肉、蔬菜新鮮,現在漲價不說,牛肉變成了凍肉、蔬菜也是預先分好一份一份的,份量整體變少。”“吉野家小火鍋週三買一送一就經常去吃,眼看他肉量和菜量越來越少,壽喜鍋漲價了10元,從撐得不行到根本吃不飽,最後直接不吃了。”

總之,小火鍋市場並不小,但終歸是要面臨着迭代升級、洗牌淘汰期,沒有創新難,沒有差異化,沒有體驗增值,很難形成所謂的品牌力,而欠缺品牌勢能,後來者就更難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