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甲裁判官戴藍黑手環引爆爭議 國米點球最多黃牌最少幕後功臣

很多問題,人的思考方式會跳不出“思維定式”。

國米4球擊敗亞特蘭大後,戰術家們將勝利歸功於“陣型輪轉”,法國籍球迷歸功於“球員進步”,但也有一些人——特別是某隊球迷——在中外社交網站上瘋狂炮製陰謀論,指出國米戰績出色,是因爲受到裁判庇佑,是因爲意甲就是“馬洛塔聯賽”(Marotta League)。

表象原因,在於意甲裁判指派人羅基,佩戴着國米手環,引人聯想。

根本上的原因,還在於上賽季至今,國米獲得的點球最多(15個點球,遠多於排名第二的羅馬隊12個,以及AC米蘭9個、尤文6個等球隊),拿到的黃牌紅牌最少(1紅48黃,比得牌第二少的球隊少了幾十張)。

總之,社交網站上,一些人一直在炒作國米如今成績好,是因爲馬洛塔權勢滔天,意甲裁判們都照顧國米,都炒了一年多了。

“陰謀論”什麼的,不值得深度探討。但確實有必要談一談,國米點球多,吃牌少,是爲什麼。

在意甲這片地界上,國米曾經大半年一個點球得不到,如今這種情況,確實不是常態,一定事出有因。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國米建隊傾向的問題,自小因扎吉入主後,藍黑軍就不是一支把肉搏、犯規當成建隊核心的球隊。

這一點,小因扎吉與有些教練不同,比如上賽季尤文主帥阿萊格里,再比如亞特蘭大的加斯佩里尼。在他們的體系裡,犯規手段不是“戰術武器”,而是“戰略武器”。上賽季尤文犯規比國米多了73次,亞特蘭大是多了63次,犯規總數多了很多,得牌更多,也屬正常。

還有一些細節問題,比如小因扎吉的換人習慣。

在國米,換人名額優先會用於那些身背黃牌的球員。

這就最大程度避免了國米球員兩黃變一紅被罰下,上賽季意甲,20支球隊合計出現了34次兩黃變一紅的現象,那不勒斯有3次,AC米蘭有2次,尤文、亞特蘭大、羅馬雙雄等隊也都有過,但國米一次也沒有。

多線合計,國米將22%的換人名額用在了替下有牌球員方面,確實是有效的。

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國米是真的圍繞適應裁判、適應VAR而進行了深入學習,這裡不得不提的就是一個幕後英雄:喬治-斯凱諾尼(Giorgio Schenone),原意甲裁判,現任國米的“Referee Manager”(裁判經理)。

簡單介紹一下斯凱諾尼。

2009年到2020年的11年時間裡,他是意甲、意乙的一線裁判。

2017年意甲開始關於引進VAR的相關工作後,斯凱諾尼就是最先一批出任視頻助理的技術骨幹,可以說在亞平寧,他就是這方面的權威。

2020年,馬洛塔邀請退役的斯凱諾尼出任國米的“裁判經理”,工作主要是:講課、培訓,在國米成年隊、梯隊、男女足講課,向球員們灌輸最新的判罰標準,尤其是如何適應新的判罰傾向和VAR。

國米這種做法在意甲是創舉,事實證明,確實有用。這一現象也獲得了國際足聯、歐足聯的重視,他們鼓勵更多球隊,效仿國際米蘭,增設“裁判經理”角色。

日前,馬洛塔公開表示“感謝斯凱諾尼的工作,他讓國米成爲意甲拿牌最少的球隊”。

邀請前裁判、VAR專家來給球員們講課,這確實是很有必要的。因爲根據英國《衛報》此前的說法,五大聯賽裡53%的犯規得牌,球員在得牌後會表現得“委屈、不解”,這是源於“對規則尺度缺乏足夠了解”。

這些年,一些判罰細則不停在發生變化(比如手球的判罰就是典型),什麼情況會吹,什麼情況不會吹,確實需要專家們來進行講解和授課。球員們越是瞭解裁判們怎麼想,越是不容易被處以極刑,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吧:這就好像某單位邀請一個法務專家不斷授課,進行普法教育,經年累月下來,這一定會有助於減少違法行爲的發生。

綜上,國米上賽季至今,獲得點球最多、吃牌最少是事實。

但這也是基於高層、教練的針對性努力,與球隊花了大心思去學習裁判規則、研讀判罰細則,有很大的關係。這說明,身爲人類,還是得學習。你今天學習了嗎,就會刷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