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劑即止痛——偏頭痛治療專方

偏頭痛是一類發作性且常爲單側的搏動性頭痛。衆所周知,偏頭痛發作起來,極其痛苦,甚至徹夜難眠,嚴重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現代醫學對於偏頭痛治療效果不佳,而中醫中藥則有良好療效。

清代陳士鐸《辨證錄》中創制的散偏湯,專治偏頭痛。其“散”字,強調以川芎配白芷,重在疏散肝鬱。其“偏”字,強調此方主治的是偏頭痛,尤宜於左側偏頭痛。此方以重用川芎爲特點,川芎與白芷用量多於配方中他藥總重數倍。

散偏湯處方組成:川芎30克,白芍15克,炙甘草3克,制香附6克,郁李仁3克,柴胡3克,香白芷1.5克,白芥子9克。其治療偏頭痛有良效,首功即在於重用川芎。若減少川芎的用量,易致療效欠佳。

對長久的偏頭痛,陳士鐸強調此方不宜多用,在頭痛緩解以後,可用八珍湯調理善後,補益氣血。因爲頭痛既久,會造成“五臟六腑之陰陽盡虛”。

陳修園(1753-1823)最懂陳士鐸立方之意,運用此方最妙。陳修園的《南雅堂醫案》中有運用散偏湯的一則驗案。

有一位患者素有偏頭痛,時發時止,而且疼痛多發生在左側。在憂愁、勞碌、煩怒、外感風寒時加重,久治不愈。陳修園仔細瞭解病情後得知患者已患病五年左右,便告知患者若拖延下去,恐會影響眼睛。“久痛不愈,必至壞目”,這是從肝鬱致病考慮,肝開竅於目,若久病傷肝則也會傷目。接着,陳修園便開出原方的散偏湯,但劑量稍小。患者用此方後果然有效,陳修園立即予以換方,用八珍湯後續調養。最終患者諸證悉平,多年頭痛頑疾一朝而愈。

散偏湯中,川芎必須重用方有效,這在當今也有案例。來自於名醫何紹奇(1944-2005)治偏頭痛案:

一名20餘歲男性患者,患偏頭痛數年,二三月輒一發,發則疼痛難忍,必以頭頻頻用力觸牆,始可稍緩。數年間遍嘗中西藥不效。刻下正值發作,患者不斷以拳擊其頭,坐立不安,呻吟不已,汗下涔涔,脈沉伏,舌質正常,苔薄白,餘無異常。我想頭痛如此劇烈,必因氣血瘀滯,發作時得撞擊而暫舒者,氣血暫得通行故也,通其瘀滯,其痛或可速止。

乃用《辨證錄》之散偏湯出入:川芎15克,柴胡10克,赤芍12克,香附6克,白芥子6克,郁李仁10克,荊芥、防風各10克,白芷6克,甘草3克。3帖,每日1帖。原方川芎用一兩(30克),嫌其過重,故減其半。數日後邂逅於途,彼欣喜見告雲:“當天服一煎後,其痛更劇,幾不欲生。一氣之下,乃將三帖藥合爲一罐煎之,連服兩次,不意其痛若失,目前已無任何不適。”川芎爲血中氣藥,氣味辛溫,善行血中瘀滯,疏通經隧,而一帖用至45克之多,得效又如此之捷,實閱歷所未及者。我之用大劑量川芎治偏頭痛,即自此案始。

偏頭痛多屬實證,但有寒熱之辨。川芎辛溫善走,只可用於寒凝氣滯、氣滯血瘀之證;用於熱證,則不啻火上加油矣。陰虛有火,陽虛氣弱,用之不當,亦有劫陰耗氣之弊。

川芎治療頭痛,在多個處方中都佔有主導地位,它的使用頻率誠爲治頭痛諸藥之冠。川芎巧妙配伍可應用於各種類型的頭痛,也形成有相對固定的配伍方式。

散偏湯爲後世治療偏頭痛之絕招驗方,結合中醫辨證論治,當可隨手奏效,原文如下,供大家學習:

人有患半邊頭風者,或痛在右,或痛在左,大約痛於左者爲多,百藥治之罔效,人不知其故。此病得之鬱氣不宣,又加風邪襲之於少陽之經,遂致半邊頭痛也。其病有時重有時輕,大約遇順境則痛輕,遇逆境則痛重,遇拂抑之事而更加之風寒之天,則大痛而不能出戶。痛至歲久,則眼必縮小,十年之後,必至壞目,而不可救藥矣。治法急宜解其肝膽之鬱氣。雖風入於少陽之膽,似乎解鬱宜解其膽,然而膽與肝爲表裡,治膽者必須治肝。況鬱氣先傷肝而後傷膽,肝舒而膽亦舒也。

方用散偏湯:白芍五錢 川芎一兩 郁李仁一錢 柴胡一錢 白芥子三錢 香附二錢 甘草一錢 白芷五分,水煎服。毋論左右頭疼,一劑即止痛,不必多服。

川芎止頭痛者也,然而川芎不單止頭痛,同白芍用之,尤能平肝之氣,以生肝之血。肝之血生,而膽汁亦生,無干燥之苦,而後郁李仁、白芷用之,自能上助川芎,以散頭風矣。況又益之柴胡、香附以開鬱,白芥子以消痰,甘草以調和其滯氣,則肝膽盡舒而風於何藏?故頭痛頓除也。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爲處方,請勿盲目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一切遵醫囑,切不可給自己妄下診斷。

版權申明:

1.文源:本文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

2、本平臺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尊重知識與勞動。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3、責任編輯:有道君,微信:ycyd-duz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