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箇中成藥,還你明澈雙眸
文/溫暖中醫
人生有大願力,而後有大建樹。
眼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有各種護眼產品,那麼,在古代,古人是如何保護眼睛的?
這事兒還得從明朝說起。明朝有一位大醫叫倪維德,這位倪老先生可了不得,後世稱他爲中醫眼科第一人。
倪維德創立了一張方子叫撥雲退翳丸,現在也有中成藥。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着重介紹一下中成藥——撥雲退翳丸。
由密蒙花、當歸、菊花、荊芥穗、蔓荊子、蒺藜、木賊、薄荷、川芎、蟬蛻、黃連、地骨皮、蛇蛻、天花粉、花椒、楮實子、甘草組成。
肝開竅於目,眼睛的問題通常要治肝,如何治?三個方面:第一,補肝血;第二,清虛熱;第三,散風邪。
假如我們把眼睛想象成一盞油燈,這事兒解釋起來就容易多了。
油燈要持久耐燒,需要往燈盞裡添燈油吧,否則,一旦熬到燈油燒盡,那火也就滅了,所以有一個成語叫油盡燈枯。當歸補肝血的意義就在這裡。一邊補,一邊往上輸送,當歸負責補,川芎負責推動氣血上行,讓氣血直達頭部。古人曾說過,川芎上行頭目。這件差事兒交給川芎來辦,定能不辱使命。
楮實子是構樹的種子,中醫把它歸爲子類藥,子類藥有一個特點,特別擅長補肝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成藥五子衍宗丸。肝腎有力量,精血就能源源不斷地化生出來。
大家知道,血屬陰,陰虛則內熱,地骨皮清虛熱,天花粉養陰生津。有虛熱,也可能有實熱,黃連苦寒,清的是實熱,菊花清熱,對眼睛也特別好。
爲什麼要散風邪呢?你看一陣風吹來,吹得燈火東倒西歪,襯的那人影也忽明忽暗。
荊芥穗是植物荊芥的花穗,和麥穗倒有幾分相似。在很多方子裡,荊芥常和防風搭檔,起到發散風邪的作用。比起荊芥,荊芥穗的力量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過,只一味荊芥穗還不夠,又找了蒺藜,蒺藜因爲有刺,人送外號刺頭。這當然不是說它喜歡挑事兒,而是祛邪的力量更強。
風邪還會同熱邪攪合到一起,形成風熱,來勢洶洶,薄荷和木賊能疏散風熱,令風熱之邪退去。
木賊這味藥還有一個作用,退翳明目。
說到退翳明目,就不得不提一下蟬蛻和蛇蛻。
先說說什麼是翳?翳,可以理解爲遮蔽。眼睛裡頭長了一層薄膜,仿若山間的雲霧一樣,把視線遮擋住了,古人叫目生翳膜,現代醫學常說的白內障就屬於翳膜的一種。所以爲什麼叫撥雲退翳丸,是有深意的。
蟬退下來的外衣叫蟬退,蛇退下來的外衣叫蛇蛻,把不好的東西退掉,才能迎接新生。中醫觀察到這一點,用此二藥把眼睛裡生的翳膜退掉。
還有一味特別尋常的中藥也能退翳膜,大家可能想不到,就是花椒。之所以說它尋常,是因爲花椒既是藥,也是香料,炒菜的時候經常會用到。《本草蒙筌》有過記載,說花椒“上退兩目翳膜,下驅六腑沉寒。”
再配上點明眼目的密蒙花,讓眼睛看得更加清楚。
最後還剩一味藥,蔓荊子,蔓荊子助藥性往上升,蔓荊子不也是種子嗎?子類藥不是往下走的嗎?大家記住了,蔓荊子除外,蔓荊子特立獨行啊,它偏偏往上走,對此,古人早已總結了經驗:諸子皆降,蔓荊獨升。
古人說此方治一切眼目不明。當然,前提必須是風熱上擾引起的,它雖然有補的成分,但是重點在於祛邪。可以調理風熱上擾引起的視物不清、迎風流淚、目赤腫痛、胬肉攀睛等等,還能預防近視,調理飛蚊症、白內障。
散風清熱,退翳明目,這便是撥雲退翳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