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為國爭光」的自學計畫 成本卻像在「搶銀行」

蔡玉鳳的媽媽施明慧形容,「基層培訓就像是要去搶銀行一樣」,不只要負擔場地費,還要負擔輔助訓練、運動物理治療等支出,只能儘量幫孩子找資源。圖/施明慧提供

不少運動「小選手」爲了能自主安排訓練和上課時間選擇自學,但決定投入自學後,學習計劃、家長時間、訓練經費又是另一個課題。自學生家長認爲,親子共識最重要,再一起設下自學目標,但迴歸經濟現實面,也有家長形容「像去搶銀行」。專家認爲,若各類補助款能直接供應給學生,勢必能讓教育資源更均等。

許多運動員從國小就開始接受訓練,溜冰國手吳若瑄的媽媽Jenny認爲,若評估要投入自學,親子必須有共識,釐清是「孩子自己認同,還是隻是家長的期待?」接着一起設下自學目標。她也提到,孩子仍在成長,務必顧及均衡發展,在體育專才外,也要保有基本知識及身心靈的健康。

有了動機目的,回到現實面,自學成本也讓不少家庭卻步,運動選手又常要移地訓練,食宿、訓練費全是自費,疫情當前,成本更高。玉鳳的媽媽施明慧形容,「基層培訓就像是要去搶銀行一樣」,不只要負擔場地費,還要負擔輔助訓練、運動物理治療等支出,只能儘量幫孩子找資源。

有時較爲冷門的運動項目,就算騰出時間訓練,也不一定有好的場地。臺北小巨蛋是遊客與國手的搶手滑冰勝地,國手僅能利用每天早上6至7點的公益時段練習,若想多練,恐得跟遊客「人擠人」;Jenny也說,臺北唯一的夠國際規格的百齡溜冰場,一到過年就有不少民衆不管告示,還是進去放鞭炮,他們常要花一、兩個小時掃地後才能練習,爲此還買了一臺落葉吹風機。

家人往往也得身兼多職。Jenny除了陪女兒擬自學計劃,也是女兒的英文老師;施明慧則是全職陪伴女兒練習,移地訓練也是全程陪同,甚至還帶上「電鍋」,偶爾還能煮上一頓。而在多數體育選手的自學計劃裡,多數人都希望能站上國際舞臺,爲臺灣爭光,另也有不少人會寫到要學好英文、看看世界。

有「自學之父」的實驗教育推手陳怡光表示,多數的訓練經費都在學校,補助款項也有限,高中以前都是透過學校發放,不讓家長申請,家長也拿不到教育補助款,「不來上學,就享受不到補助」,這項政策讓很多人認爲自學生是中產階級,自學選手又是「中產階級的中產階級」,若各類補助款能直接供應給學生,勢必能讓教育資源更均等。

臺北市三民國小體操隊上有大批自學生,教練林祥威也分享,自學其實有很多方式,隊上也有孩子英文、數學會到學校上課,其他時間就睡到自然醒,偶爾也會帶着孩子到圖書館借書閱讀,「練體操反而是最花錢的」,基本開銷每月約一萬多元。

關山河濱公園下方空地也可作爲滑輪訓練場,但一下雨地上都會積水,也常跟滑板,腳踏車,和其他民衆在這裡運動的共用。圖/Jenny提供

從設計到貼鑽,花式滑輪好手吳若瑄自己縫製冰裝。圖/Jenny提供

吳若瑄的媽媽Jenny說,臺北市唯一的夠國際規格的百齡溜冰場,一到過年,很多人不管告示,還是要進去放鞭炮,常常要花一、兩個小時掃地後才能練。圖/Jenny提供

施明慧則是全職陪伴女兒練習,移地訓練也是全程陪同,甚至還帶上「電鍋」,偶爾還能煮上一頓。圖/施明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