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專精特新”企業赴杭培訓的背後:武漢培育具有全國影響力年輕企業家“夢想”起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劉禾 杭州報道
10月21日,杭州秋高氣爽,在浙江大學田家炳教學樓501教室,一位經濟學教授向講臺下的學生們提問,“武漢的朋友,你們怎麼理解數字經濟?”
教授口中“武漢的朋友”,是在一羣在市場中親身實踐創業的武漢企業家們。
這是2024武漢企業家專精特新研修班的課堂,74名學員是武漢專精特新企業“種子選手”的高管們,重回校園,參與沉浸式一週培訓,他們想要向浙江的專家們請教一件事:走專精特新道路,如何讓企業發展得更好?
與此同時,在一座城市的發展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年輕企業家往往能成爲一座城市的“名片”,其背後不僅代表着一個巨大規模的企業,更能爲一座城市帶來強大的經濟和話題流量,因此,這類培育創新型標杆企業家,一直是各城市諸多工作中的重要指引方向之一。
當下的武漢,尚未誕生這類被公認的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年輕企業家和創新型企業,但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工作,有望彌補這一缺憾。衆所周知,專精特新企業作爲當下及未來城市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其所代表的行業發展前景、被認證的企業發展質量、四新模式等,都將給這類企業家的誕生,創造最佳的條件。
武漢市經信局已進一步深入圍繞專精特新企業及相關人才開展各類培育工作,已陸續開展各類宏觀經濟趨勢分析、科技、創新、融資等系列培訓活動,意欲進一步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增強武漢工業經濟的“腰部力量”的同時,也爲上述企業家的誕生,創造更好的條件。
(2024武漢企業家專精特新研修班課堂,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專精特新”分別指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優質中小企業的中堅力量,專精特新“小巨人”是優質中小企業的核心力量。截至目前,這一數字在武漢的記錄已經刷新爲348家,近三年,武漢“小巨人”企業年均新增超百家。
製造業要邁向價值鏈中高端,市場化的企業創新是核心,有爲政府的支持是基底。武漢想要打造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的生態土壤,政府、企業正在同步發力,學習借鑑全國城市的優秀經驗,最終要因地制宜,找到自己的特色道路。
湖北省人民政府諮詢委員會委員、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秦尊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武漢想要進一步提升“小巨人”企業數量和質量,可以多向“小巨人”企業數量排在前列的城市學習,例如深圳、杭州。
“新質生產力最終要看人才,人才在企業就能爲企業服務,武漢目前也在強調‘三個優勢轉化’,非常注重把科技潛力轉化爲實際生產力。”秦尊文說。
目前,武漢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達348家,位居全國城市第7、副省級城市第4。
下一步,提升企業創新發展優勢,突出武漢專精特新企業在優勢產業鏈“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
此次來杭州,武漢的專精特新企業想學什麼?
(2024武漢企業家專精特新研修班學員與老師交流,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武漢寧美國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洪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自己在武漢創業16年,隨着年齡增長,更願意放開心態,接受新知識、新觀念,這次來參加研修班主要想發現一些新方向,“我所在的電商行業是縱向往上下游延伸發展,現在可以和不同行業的專精特新企業交流,能獲得更多創新的思維碰撞。”
中冶南方(武漢)自動化有限公司總經理祝兵權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參加這次研修班主要是瞭解沿海省份的政策、發展現狀,希望加強和武漢不同行業專精特新企業的交流。
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以新技術、新產業、新生態、新模式爲代表的“四新”經濟爲主要內容,而杭州在不同產業生態與商業模式的碰撞融合上具有一定優勢,這也是武漢企業家們在這次培訓會上學習交流的重點。
專精特新企業已成爲武漢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在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新材料、汽車零部件、生物製藥等武漢優勢產業鏈上,專精特新企業佔大多數。
武漢天際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提供新型空地一體攝影測量解決方案和視覺計算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武漢天際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硃紅麗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當前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天際航依託成熟的研發體系、自身全備的軟件產品以及龐大的數據底座積累,推出了低空智能計算平臺,可連接並控制低空環境中無人機、攝像頭等廣泛的傳感器,融合並計算海量衆源數據,從而建立起低空高精度定位導航、智能感知監測等全面的時空基礎。
“武漢有雄厚的北斗產業基礎和政策優勢,現階段,我們正積極拓展產業上下游合作,保持聯動、抱團取暖,以‘北斗+實景三維’爲新質生產力發力點,共建低空數字經濟生態。”硃紅麗表示。
“基於我們的變頻器產品,目前企業已經被認定爲專精特新‘小巨人’,我們現在可以實現低壓變頻器在冶金行業全場景的覆蓋,能夠實現關鍵零部件自主可控。未來,我們還會攻克控制器的自主可控的技術難題。”祝兵權說。
2024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爲城市發展主導戰略,同時,奮力推動新型工業化,加快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爲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產業方面,武漢提出推動製造業加快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早在2021年,武漢市就印發了《武漢市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聯合相關部門圍繞金融、法律、知識產權等多個維度出臺配套支持政策,形成“1+N”政策支持體系。
2023年,武漢市又出臺了《關於加快培育中小企業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首次將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創客培育、服務體系建設等中小企業重點工作納入對各區的績效考覈,進一步加強了全市中小企業培育工作力度。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武漢中小企業規模總量增長50%、突破120萬家,“四上”企業總量突破2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總量倍增、突破3000家,上市企業總量增長50%、達到140家。
今年以來,武漢積極向深圳、廣州、東莞等城市學習培育“小巨人”的經驗。
在秦尊文看來,深圳科研力量側重應用型,創新主要在企業,很多發明創造直接爲企業服務,直接轉化爲生產力,因此專精特新企業比武漢多。武漢的科研力量主要在科研院所和大學,與深圳相反,企業端創新較少,武漢需要向深圳學習,把優秀人才導入企業。
杭州在“小巨人”企業培育方面也有不少經驗。杭州的特色在於瞄準新賽道新領域,特別是在互聯網、人工智能方面搶抓機遇。此外,杭州也有金屬加工、機械製造等傳統行業,這些行業中也成長出一批“小巨人”企業,主要經驗是企業注重市場化導向,直接面向市場需求、抓住機遇。
2023年,杭州出臺專項政策提出打造全國專精特新名城,並建立了塔式梯度培育機制。一個特色經驗是,通過產業園平臺推動專精特新企業集聚發展、擴大企業培育面。日前,杭州市經信局(市數字經濟局)公佈第一批杭州市專精特新產業園(創建)名單。
小微企業園作爲企業集聚的載體,在生產要素整合、空間集約利用、產業生態優化等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杭州通過建立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庫,鼓勵園區專業化運營,充分激發小微企業園的載體作用。
專精特新“小巨人”一定要有創新,專注於細分市場,抓住核心技術,提升市場佔有率,因此,技術創新是“小巨人”的靈魂所在。
在秦尊文看來,武漢需要學習杭州對政策放寬放活的思路,可以鼓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例如,對於科研人員創新成果,一年或者更長期不轉化的,可以拿到市場上交易,將收益向發明人大幅傾斜,探索鼓勵職務發明更多走向市場化的政策,未來可以繼續激發生產要素活力。
“武漢需要用好高校和科研院所較多的優勢,調動專家人才的積極性,形成創新創業的生態氛圍,多解決實際問題,推動科技成果高效轉化。”秦尊文說。
專精特新企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
站在GDP2萬億元的新起點上,武漢更關注原有的優勢轉化利用,發揮價值最大化,特別是加快把科教人才優勢轉化爲創新發展優勢。
武漢正在打造雙創基地和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推動中小企業集聚發展,形成鬥轉科技園(北斗產業)、武漢光電院(光電產業)、東西湖網絡安全產業集羣(網絡安全)等一批中小企業載體集羣。推動“衆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雙創示範基地—產業園”孵化鏈條,推廣“投資+孵化”模式,促進創業創新。
不少企業落地武漢,看重區位優勢,以及配套的科技創新、產業化政策。
三峽智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樂緒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三峽智控定位爲面向清潔能源、生態環保兩大領域工控技術的科技攻關和產業發展的科技型企業,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我們的核心方向是,將分佈式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的清潔能源和生態環保領域工控技術深度結合,讓現有的工控系統各層級AI全覆蓋。”
三峽集團本身有大量的清潔能源和生態環保應用場景,相關專業領域有大量工業控制類典型工程,因此企業所做的技術研發成果可以直接在這些典型場景中快速轉化應用。
未來,需要將武漢的科教資源進一步轉化爲實際的科技創新產業化能力。
“武漢的高校人才優勢最核心,我們做的內容包含從0到1和1到N的原創性技術創新和產業化,這一過程需要大量高精尖人才支撐。此外,武漢還具有平臺優勢,有很多專業化研究所、高校,我們已經全面啓動與這些科研平臺進行聯合技術攻關。”樂緒鑫說。
樂緒鑫表示,武漢目前對於企業招引人才能夠提供“一企一策”的支持,支持企業從海內外引進行業需求的頂尖人才,“我們去招聘時,除了企業自身的平臺條件,也有政府背後的配套支持,幾方優勢彙集,就更有底氣去挖到優秀人才,支持我們的科創發展。”
專精特新企業多爲中小企業,也可以積極拓展產業鏈合作機會。
樂緒鑫認爲,當前武漢可以更多開展產業鏈上下游相關的企業交流活動,讓正在快速發展、尋找合作伙伴的專精特新企業更好地找到產業鏈上下游的切入點,“政府可以參與搭平臺,更好地找到幫助企業相互篩選、匹配,進而達成上下游合作。”
如何讓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迅速、健康成長?
有效融資是支持企業創新研發的重要因素。目前,武漢市頭部融資機構少,引導基金作用發揮不足,部分專精特新企業不能及時得到本地融資支持。
在資金方面,樂緒鑫觀察到,不少專精特新企業在系統升級和研發設備引進等方面,仍存在一些資金缺口,政府可以成立專項的引導基金,也可以推進公共的重大科研設備租賃共享,降低企業重資產投入,提高高精尖科研設備的利用率,“這些運營模式都是爲專精特新企業減負、助力,政府搭平臺,企業受益,共同推進專精特新生態向好發展。”
杭州的經驗是,針對企業所需,提供個性化支持。此前,杭州發佈《關於打造全國專精特新名城的實施意見》,主要方向是,企業要創建,政府給獎勵;企業要發展,政府給空間;企業要創新,政府給補助;企業出新品,政府給市場;企業要融資,政府給支撐。
針對企業融資,杭州推出“專精特新貸”、專精特新產業基金等多種服務產品;杭實集團則牽頭髮起設立了30億元的杭州市專精特新產業基金,將遵循市場化運作原則,採用子基金和直接投資相結合的模式,聯合區、縣(市)政府和優秀投資機構,構建分賽道、分區域的專精特新子基金,實現“產業孵化+產業培育+產業升級”矩陣化基金投資。
金融和資金支持非常重要。秦尊文也建議,中小企業面對資金困難問題時需要多方合力解決,政府可以加大支持政策,例如鼓勵增加信貸供給、擴大科技保險等,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