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單體規模最大儲能工廠投產,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並不是爲了與同行拼產能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林典馳 實習生陸宇 荊門報道

“一個新工廠建成投產,與父親在女兒出嫁時的心情一樣,這是很複雜的,即使我們內心高興,覺得公司成長了,但總有一些不捨。”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表示。

12月10日,億緯鋰能60GWh超級儲能工廠一期暨628Ah超大電芯在湖北荊門正式投產。這個工廠是目前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儲能工廠,單線產能超15GWh(日韓電池企業最高可達到3到4GWh)。

據悉,該產線從投料到電池成品的流程,可實現平均每秒1.5顆電芯,1分鐘內完成4個完整的電池組,一天可生產5MWh集裝箱40個以上。

針對市場上對億緯鋰能超級工廠是在刻意拼產能的聲音,劉金成正面迴應:“不是”。值得注意的是,60GWh並非一次性投產,本次僅爲一期投產,後續將視客戶需求逐步投入,並非一次性將其投向市場。

近年來,儲能大電芯成爲廠商集體追求的目標,今年314Ah儲能電芯在全球市場加速滲透,下一代500+Ah大容量電芯的研發量產馬力全開,億緯鋰能則成爲行業內首個600Ah+大電芯量產的廠商。

大容量電芯的優勢在於其能夠降低儲能系統的成本和集成難度,同時提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還可以減少PACK端零部件的使用,簡化裝配工藝,從而進一步降低成本。

此前,億緯儲能總裁陳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未來市場儲能市場,特別是歐美市場,4小時及以上的長時儲能佔比在逐漸提升。結合億緯的技術積累,加上市場的需求,設計定義了628Ah電芯。長時儲能場景放電倍率減小了,也就是放電電流減小了一半,整個系統電流大幅下降。

劉金成從事電池生產製造二十餘年,在他看來,儲能產品應關注三大關鍵要素,包括能量效率、初始購買成本以及自檢延壽的能力。

儲能的第一性原理是能量守恆,將光伏或煤電等發出的電能轉化爲化學能儲存到電池中,再將化學能轉變爲電能向外輸出,在這個轉換過程中,效率越高,也意味着電芯的性能越好。“除此以外的指標我認爲都是瞎扯。”劉金成表示。

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已經低於化石能源的發電成本,行業正朝着“光伏+儲能”平價而努力,而持續推動儲能度電成本降低,是儲能廠商一直在追求的目標。

劉金成談到,超大規模工廠投產形成規模效應,由此帶來儲能產品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進而促進儲能度電成本下降。

2023年底,華爲與沙特紅海新城的400MW光伏和1.3GWh微網儲能系統成功併網供電,這也是迄今爲止全球建成最大規模的光伏儲能電站。國際能源網估算,這一儲能項目採用了將近8萬隻電池。

劉金成首次對外透露,該1.3GWh儲能項目採用的電芯由億緯鋰能獨家提供。

對於如何解決超大規模電芯和超大規模儲能電站運營可靠性,劉金成認爲除了提升電池生產製造的可靠性外,還需要電池具備自檢能力。

“古人告訴我們,人生七十古來稀,人類壽命的提升,源於醫療設備的檢測和干預。”劉金成表示,電芯自身應具備自檢功能,億緯鋰能在電池中加入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氣體、溫度等信息,及時預警和採取防禦措施,保證儲能系統安全長壽運行。藉助此舉,電池壽命才能夠不斷延長,達到10年至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