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疫苗、快篩國家隊虛有其名

去年五月疫情高峰時快篩試劑欠缺,近百名計程車司機到衛福部前抗議價格太高、實名制買不到。本報資料照片

政府在疫情時期成立疫苗及快篩國家隊卻雙雙以失敗收場,專家及產業界人士一致認爲,政府一開始對研發疫苗、快篩試劑的態度都是觀望、被動,逼不得已才端出專案製造及進口,不僅讓業界失掉先機,對扶植相關產業的期待幾乎是一場空。

當年政府大喊成立「疫苗國家隊」,鎖定國光、高端、聯亞三家生技業者研發本土疫苗,但產業人士怨嘆政府補助「很小器」,對整個研發到臨牀實驗的難度似乎完全狀況外,業界評估無利可圖而興趣缺缺。

高端疫苗是臺灣唯一取得緊急使用授權(EUA)的國產疫苗,但三年下來,民衆普遍注射的還是BNT、AZ、莫德納等進口廠牌,衛福部採購五百萬劑高端疫苗,其中十五萬劑捐贈友邦、一六二萬劑因屆效期銷燬、接種耗損十五萬六千劑,實際施打到民衆身上僅三○七萬餘劑,讓民衆覺得浪費。

高端後來到巴拉圭進行第三期臨牀試驗,也只採取免疫橋接,讓外界不信任高端的研發能力;高端今年轉戰流感疫苗,因新冠疫苗陰影,讓不少民衆恐慌「躲打」。高端發言人李思賢說,疫苗未在臺做第三期臨牀試驗是「高端最大的痛」,疫情前期臺灣守得很好,沒有足夠病毒環境進行臨牀試驗,希望民衆以科學角度看待高端流感疫苗。

早知如此,當年有必要成立疫苗國家隊嗎?產業人士認爲疫苗、快篩國家隊只是虛有其名,衛福部一開始給外界的感覺就是隻想等進口疫苗,對研發疫苗毫無佈局,不預先採購相關原料,也不幫業者找檢體,協助研發本土快篩試劑也是如此。

輔大醫學院生物醫學暨藥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陳宜民也舉快篩爲例,疫情之初指揮中心以快篩有僞陰、僞陽性搪塞避用,堅持貴又慢的核酸檢測(PCR),直到北市萬華疫情爆發,須用快篩檢傷分流,加上陸續有疑似確診者死在家裡或防疫旅館需快篩判別確診與否,出現快篩不足、民衆採購須大排長龍的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