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價15億,江蘇富豪金蟬脫殼,四川國資差點接盤

商場如戰場,資本市場也充滿了“三十六計”,比如各種“瞞天過海”般的財務造假,比如實控人違規減持的“暗渡陳倉”。

而用得最多的,可能還得屬“金蟬脫殼”,無論是股權轉讓還是套現離場,這都不失爲一條屢試不爽的“好計”,而買賣股權這種操作在股市又是最頻繁的。

2020年8月,上市公司華東重機實控人翁耀根家族突然宣佈要把控股權轉讓給四川國資委旗下的港投集團。

當時連股權轉讓協議都已經簽了,一共2.18億股,交易總價約15億,摺合每股價格是7.14元,與當時股價相當,交易看起來很公平,但外界卻一片譁然。

華東重機2017年剛完成了資產重組,營收規模從2016年的21億火箭般飆升到2019年的136億,正是風光無限、大展宏圖的時候,老闆翁耀根突然賣股是爲哪般呢?

而就在外界各種猜測、質疑的時候,一個月後,華東重機又宣佈交易終止,原因是雙方對於後續事項沒達成共識。

買賣黃了,當時有人還爲四川國資惋惜,說是錯過了一段“好姻緣”。

到底是不是“好姻緣”,彼時無人能反駁,但如今三年多過去,時間已給出的檢驗結果是:幸虧四川國資沒接盤。

華東重機當前股價3.75元,這意味着,如果當年港投集團接盤,四川國資已經浮虧超過7億。

實際上,從現在來看,華東重機2017年的資產重組就是實控人翁耀根家族“金蟬脫殼”的開始,而當年的這場重組大戲,直到現在都還有“續集”。

近日,華東重機發布公告,大股東周文元對外轉讓的股權已經完成了過戶,成功套現2.1億,周文元就是當年那場重組大戲的主角之一。

2017年,華東重機宣佈斥資29.5億收購廣東潤星科技100%的股權,周文元就是潤星科技的實控人。

收購資產本來是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收購價格太嚇人了,當時潤星科技的賬面淨資產只有4億,29.5億交易價等於是溢價了7倍還多。

華東重機2016年之前每年只有幾百上千萬的利潤,哪裡有錢來收購,於是,29.5億被分成了兩部分支付,8.2億的現金對價和21.3億的發行股份。

而8.2億的現金也是通過定向增發募集而來的,也就是說,華東重機雖然買了個高價貨,但實際上沒花一分錢。

不過,所有股東的權益都被大大稀釋了,而周文元就是在這時獲得大量股權,成爲了華東重機的第二大股東。

周文元和翁耀根什麼關係不得而知,但周文元本來是有野心拿下實控人的,2019年,周文元還現金增持過華東重機,花了5000多萬現金。

2021年,華東重機發布公告,準備向周文元定向增發3億股,募集近10億資金,實控人也將變更爲周文元。

可惜的是,定增方案最終未能通過。

也許有人會問,定增審批手續麻煩,爲什麼不直接收購現有股東股權,一樣可以成爲實控人啊?

這就不得不說周文元太老道了,如果收購其他股東的股權,錢都進了股東個人的腰包,對於上市公司無益,而增發募資的錢則可以全部爲上市公司所用。

其實,在周文元成爲第二大股東以後,翁耀根家族就開始籌劃套現了,2019年9月,翁耀根家族出讓2100萬股套現了7350萬。

除了直接轉讓,翁耀根家族還通過抵押股權發可交換債券的形式套現,什麼意思呢?

就是把股權抵押給機構借錢,而借錢的憑證就是可交換債券,然後機構到一定的時間,可以申請把債券換股,抵押的股權就變成機構的了。

2019年11月,翁耀根家族完成5600多萬股的換股,套現了近2億。

可見,2020年與四川國資的接洽,原本是翁耀根爲“金蟬脫殼”再添一個經典案例的機會,只是可惜沒能成功。

不過,計劃的失敗並不能阻止翁耀根套現的步伐。

與四川國資的交易終止3個月後,翁耀根家族就通過可交換債券減持了3783萬股,套現1個多億。

2020年12月,翁耀根家族想自然人李小龍轉讓了5170萬股,套現2.3億。

2021年7月,翁耀根家族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了2000萬股,套現8000萬。

2021年10月,翁耀根家族對外轉讓5150萬股,套現2億。

套現動作比較多,數不勝數,我們可以直接對比一下前後持股比例的差距。

2017年華東重機資產重組完成後,翁耀根家族的累計持股比例是39.93%,而如今只剩13%,按照媒體的粗略統計,翁耀根家族累計套現也超過15億了。

也就是說,當初一次要價15億雖然沒成,但終究還是通過“化整爲零”的方式得償所願,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也許有人會問,前面提到的周文元不是還想當實控人的嗎,爲什麼也套現呢?

說來魔幻,華東重機要跨界搞光伏了,因爲沒錢,要把當初買來的潤星科技賣了,只賣7億,不到當初買入價的1/4,而周文元又想買回來了。

媒體猜測,套現可能是爲了籌集買回潤星科技的資金。

29.5億買,7億賣,翁耀根的操作,太魔幻了。

實際上,翁耀根家族的發家史也挺魔幻。

翁耀根是江蘇無錫人,28歲就當上了當地一家機械廠的廠長。

近水樓臺先得月,1998年,無錫兩家村集體機械廠要拍賣的時候,翁耀根夫婦就成了接盤人。

兩家機械廠評估淨資產200多萬,最終交易價也就以評估價執行。

翁耀根夫婦於是組建了華東機械廠作爲收購資產的平臺,也就是現在的華東重機的前身。

關於交易價還算合理,但付款週期卻有點長了,用了將近10年的時間,直到2008年,翁耀根才付完了所有的錢。

然後就是華東重機2012年的成功上市,翁耀根家族開始了資本遊戲。

從時間上來看,翁耀根至少已經在機械行當幹了40年了,如果說對潤星科技的高買低賣讓人看不懂,那如今的跨界光伏同樣讓人無法理解。

公開資料顯示,全球光伏產業鏈都過剩了,華東重機此時跨界光伏,前途吉凶難卜。

至於作爲實控人的翁耀根家族,到底是真看好光伏的未來,還是想再借個勢發揮一下,就看接下來是否繼續“脫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