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時評·真抓實幹②】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讓更多人愛上“綠色消費”

(原標題:【央廣時評·真抓實幹②】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讓更多人愛上“綠色消費”)

【編者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後,一個多月來一系列改革舉措和細則開始陸續出臺實施。從經濟領域擴大內需消費、暢通經濟循環,到政務服務領域便民利企“高效辦成一件事”,再到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釋放出各部門各領域集中力量抓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落實,以真抓實幹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烈信號。央廣網《央廣時評》特推出“真抓實幹”系列評論。

共享單車綠色出行、買菜攜帶環保袋、選家電先看“能效等級”指標、中秋月餅拒絕“過度包裝”、舊傢俱舊家電拆舊換新……在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綠色低碳消費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綠色”正逐漸成爲我們生活消費的主打色。

市民騎公共自行車出行

綠色消費與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重要交匯點。日前,《國務院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相繼發佈,兩份意見均提到“綠色消費”,從政策層面進一步對“積極擴大綠色消費”予以明確強調和支持。

綠色理念,古已有之。《論語》中記載,孔子在回答“禮之本”的問題時說:“禮,與其奢也,寧儉”。這對於今天節慶、儀式行爲中的鋪張浪費現象依然有糾偏匡正的意義。當今時代,人類不斷擴張的生產生活需求,帶來資源緊張、生態失衡、環境過載的矛盾日益凸顯。引導廣大消費者自覺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綠色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積行成習、成風化俗,推動消費模式綠色轉型,既是事所應然,也是勢所必然。

夜市上絡繹不絕的市民、遊客

擴大綠色消費,關鍵在於不斷擴大綠色產品供給,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近段時間以來,不少城市推動步行街改造提升,培育激發“夜經濟”“City Walk”等新業態消費潛力,加快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以文旅融合創新綠色消費場景,健全物流、交通、電商等城鄉服務消費網絡,就是從供給端發力推動綠色消費的有效、有益嘗試,有力推動以綠色消費爲代表的新型消費加速成爲新的消費增長點。

擴大綠色消費,關鍵還在於強化政策保障和支持,大力實施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譬如,我們要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拓展綠色產品政府採購範圍和規模;鼓勵企業採取“以舊換新”等方式,引導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開展新能源汽車和綠色智能家電、節水節能器具、綠色建材下鄉活動,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和售後服務保障等。

正在充電的新能源汽車

今年7月,我國常規燃油乘用車銷售84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銷售87.8萬輛,新能源乘用車國內月度銷量首次超過了傳統燃油乘用車。這一突破,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綠色消費正逐漸成爲國人生活新風尚的時代縮影,更透露出綠色消費未來空間廣闊、大有可爲的美好前景。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強調要“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我們要加快經濟社會的發展,在保障民生方面採取更有力有效的措施,推動生產和消費模式綠色轉型,大力發展綠色消費,讓綠色消費在意識蓄力、供給發力、創新加力、政策助力的多方加持下,成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有力支撐。(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毛同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