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穩定金融市場 力守29元

央行外匯局局長蔡烱民日前證實,央行今年3月進場調節匯市(拋匯),主要因美元需求增加,外資包括本金及盈餘計匯出逾120億美元,還有壽險、投信海外投資款,及進口商、個人均買匯,央行爲提供充足的美元流動性,維持外匯市場秩序,進場調節賣匯。

央行賣匯阻貶新臺幣,是新臺幣至今還沒貶破29元大關的主因。回顧全球疫情在2020年爆發後,新臺幣短暫從29元貶回30元,但從4月底開始反轉升破30元大關,並開啓接下來近二年的強勢,2022年1月17日更來到27.607元的近25年新高。

根據央行總裁楊金龍在立法院財委會進行業務報告時指出,2020年央行共買匯391億美元,及2021年買匯91.2億美元。

蔡烱民說明,過去二年央行多次進場買匯,主要因當時美元供給過大,不論外資、出口商等全面傾向賣匯,供給大於需求,央行即進場匯,但去年3月及今年3月,則因爲美元需求大於供給,央行即進場拋匯提供充足的美元需求。

由於2020年臺灣單邊干預匯率金額超過GDP(國內生產毛額)的2%,加上長期以來對美國經常帳順差逾GDP的2%,及商品貿易順差超過200億美元,使得臺灣符合美國財政部匯率報告(原則上4月及10日發佈)的匯率操縱國三項條件,在去年上半年及下半年的二次匯率報告中,均被列入「加強觀察名單」。

美國財政部依例在每年4月也會發布最新匯率報告,且觀察期間爲去年全年,但就央行2021年僅買匯91.2億美元,楊金龍已在3月理事會後記者會便表示,預估這次符合匯率操縱國的條件將從三項降爲二項,被列入匯率操縱國的危機可說已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