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在登上太空時,爲何要拿一把手槍?原來真相是
19年前,楊利偉成爲了我國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員,但令所有人疑惑的是,他隨行的裝備中竟有一把六四式手槍。這把手槍在太空當中有什麼作用呢?
在太空艙裡的楊利偉
網友們曾針對這一問題腦洞大開,目前主流的觀點有三個:
第一,帶槍是爲了遇到外星人時正當防衛。
第二,一旦宇航員不幸脫離空間站,他們可以在太空中開槍獲得一個反作用力從而彈回船艙中。
第三,當宇航員返回地球時,手槍可保護他們遠離威脅。
太空槍
首先來說“對抗外星人”根本是子虛烏有的謠言。太空中空氣稀薄,幾乎沒有阻力,宇航員一旦開槍本人會立即受到反作用力被彈開,而射出的子彈會始終沿着彈道飛去,行動困難的宇航員極有可能被子彈擊中,意外受傷。所以第三個觀點纔是最正確的。
中國宇航員
宇航員之所以隨身攜帶手槍,就是爲了在地球着陸後保護自己。要知道載人飛船航行速度可達到每秒數千米,宇航員不小心打個噴嚏都會影響航行路線,造成巨大的偏差,導致太空艙的降落地點和預想中的相隔十萬八千里。在救援隊尋找他的這段時間裡,宇航員需要靈活應對自己將會遇到的一切問題。
在艙外的宇航員
別以爲專家在誇大其詞,在歷史上這種事發生的還真不少。上世紀60年代的蘇聯,成功發射了載有別列亞耶夫、列昂諾夫兩位宇航員的載人航天飛船。
但當他們準備返回地球時,飛船的反推火箭突然發生故障點不了火,兩位航天員只好在下一圈軌道進行人工點火,這一突發狀況使飛船降落時並沒有在預想的草原上降落,而是落在了遠處烏拉爾山的樺樹林裡。
烏拉爾山的樺樹林
返回艙成功落地後,別列亞耶夫和列昂諾夫先是廢了好大的勁纔將擋在艙門外的白樺樹推遠,但雪上加霜的是飛船的通信系統在下落時不幸被燒壞,導致他們無法與救援人員取得聯繫,只能自食其力先在這片樹林中存活下來。
在等待救援的漫長時間裡,別列亞耶夫和列昂諾夫不停的在雪地上畫巨大的求救信號,夜晚降臨時用隨身攜帶的小刀、棍棒等工具抵擋野狼的襲擊,太冷了就鑽木取火。就這樣過了一天一夜後,他們終於等到了救援隊。
歡迎別列亞耶夫和列昂諾夫回家
這次突發事件引起了蘇聯專家的重視,自己辛辛苦苦培養起來的宇航員萬一就這樣被野生動物吃掉,實在太令人痛心了。於是專家們研製出了一款專門爲宇航員量身打造的“太空槍”,幫助他們在野外保護自己。
美宇航員所攜帶的太空槍
經過數年的努力,1982年俄羅斯牌太空槍研製成功。這種手槍配有三根槍管,上面兩根槍管負責發射12.5毫米子彈,下面有膛線的槍管負責發射5.45毫米步槍子彈。
根據不同的使用目的,宇航員可以發射照明彈、獵槍子彈和步槍子彈,用來充當照明、發射信號和射擊的功能。並且槍身配有一個可卸式槍托,取下來能單獨當砍刀、鏟子使用,關鍵時刻能幫助宇航員在野外生火和打獵。
太空槍
據使用過這把手槍的美國宇航員說,該槍不僅功能多樣,輕便好用,射擊的精度也是相當不錯。自從1986年投入使用以來,每一位進入太空的俄羅斯宇航員都會在身邊攜帶一把太空槍。
但根據國際協議,只有俄羅斯國籍的宇航員纔有資格保管它,當他們從太空安全返回地球后,俄羅斯政府一般會將“太空槍”連同其它救援裝備當作紀念品贈送給宇航員們。
俄羅斯航天局
而楊利偉所攜帶的64式手槍,小巧便捷,易於存放和保養,射擊精度強,配備7.62毫米手槍彈使用,射速達310米/秒,有效射程爲50米,是我國軍官和公安幹警常用的小型手槍。
64式手槍
不過宇航員真的在降落時遭遇意外,只有一把太空手槍是遠遠不夠格的。爲了能讓宇航員更好的保護自己,在日常生活在,他們需要進行高強度的求生訓練:學會怎麼在沙漠中保存水分,怎麼在叢林中搭帳篷,怎麼在海上求生......
正在進行訓練的宇航員
最重要的,每位宇航員都被要求配有應急救生裝備包,裡面包括漂浮裝置、海上救生服(抗浸服)、配套服裝、通訊及信號裝置和營具。
中國宇航員
1、充氣式浮漂腋下救生器:
該裝置由吊救生索、固定帶和兩個浮漂組成,小巧輕便易攜帶。宇航員落水時可將封包打開,直接用嘴向浮漂充氣,也可以用二氧化碳氣瓶自動加氣,一般只需要20秒的時間。浮漂通常爲雙面塗膠布材質,兩個浮漂可提供大約24千克的浮力,有效幫助宇航員在海中游行。
浮漂
2、海上充氣式救生船
此裝置一般用塗膠綢料製成,和浮漂腋下救生器類似,向裡填充空氣或二氧化碳使用。並且爲了幫助落水的宇航員增加穩定性,船尾專門設計的比船頭更大、更寬敞些。
救生船左舷配備有手風箱,危急情況下可用它補充氣體。船尾也裝有壓艙水袋,幫助宇航員在海上享有更好的生存空間。
救生船
3、海上救生服
這種服裝可以保證宇航員在海浪的衝擊下保持自己仰臥的泳姿,同時確保自己的頭部始終在海面之外,保證正常的呼吸。並且救生服不受海水溫度的影響,在±50℃範圍內牢牢保持宇航員的體姿。
救生服
前蘇聯宇航員所使用的海上救生服基本由:防水連體衣、軟帽、密封手套、漂浮氣領、毛皮襪組成,防水連體衣專門由雙層塗膠綢料製成,軟帽用3毫米厚的海綿橡膠製造,密封性高。
其中漂浮氣領也就是兩個黏在上衣外的浮漂。身着連體衣下水之後,水壓會自動將空氣擠入氣領當中,不一會就充滿了空氣。充滿氣體的氣領可向宇航員提供300牛浮力,即使被損壞戳破,提供的浮力也不會低於100牛。
第一位俄羅斯宇航員
雖然海上救生服已經非常實用了,但人類是不可能製造出在零下50攝氏度到零上50攝氏度內保障人民生存的萬能服裝。所以,爲了在海上更好的生存,宇航員們往往會藉助自己的襯衣、飛行服、保溫服、絲襪、針織手套等配合救生服一起穿着。
俄羅斯宇航員
當座艙溫度保持在20攝氏度左右時,宇航員們可穿着襯衣和飛行服。艙內溫度低於20攝氏度時,可以換上保溫服,保溫服通常會被存放在手邊的用品箱中。萬一遇到極寒的惡劣天氣,宇航員們可以在飛行服和保溫服外面再套上救生服,並且使用一切方法生火取暖。
太空艙
4、通訊及信號設備
通常情況下,各國的宇航員都會準備無線電臺和伸縮天線兩種通訊設備,用來向救援部隊發送求救或遇難信號。
無線電臺整套設備不超過4千克,方便宇航員隨身攜帶。電臺由收發報機和電源兩部分組成,通過輸入早就設定好的頻率與救援隊的飛機取得聯繫。
便攜式通訊設備
5、宿營裝具
宇航員的應急宿營裝具包含固體燃料、防風火柴、罐頭起子、防蚊頭網、海水淡化劑、太陽能蒸餾器、帶套水瓶、漁具、手槍和子彈、燈具、備用藥品和鋼鋸。
急救包
據數據統計,人類每天必須保證2~3升的飲水量。當飛行艙意外落在沙漠或者大海時,爲了保證宇航員的日常飲水,他們會將特殊加工過的飲水氣密封裝在特別的水罐中,這種特製的“飲水罐頭”一般有好幾個月的保質期。
蘇聯飲水罐頭
以上這些多種多樣的急救工具都能幫助宇航員在返回地球時更好的保護自己,以免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