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學院組“百人團”赴南巖村助力鄉村振興

編排大型實景舞臺劇、設計開發DIY研學課程、組織開展南巖農特產品展銷會……這個暑假,福建省福安市潭頭鎮南巖村比往常更加熱鬧。陽光學院122名師生組成“助南巖村鄉村振興實踐隊團”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打造“綠色南巖”“紅色南巖”“印象南巖”三大精品項目,助推南巖村實現特色發展。

點“綠”成“金” 注入發展新動能

“全民推廣零合成洗滌劑、純天然的特色農產品……南巖村的好山好水好民風要讓更多人知道,實現‘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近日,陽光學院2021級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生阮宇睿在爲南巖村拍攝宣傳片時忍不住感慨道。

南巖村是“中國傳統村落”,近年來,由於缺乏產業基礎,人口大量外流,村子一度面臨老齡化、邊緣化、空心化等困境。自2019年起,陽光學院組建師生團隊深度幫扶南巖,立足當地資源特色,研發了草本手工皁,並將製作技術傾囊相授,與當地村民志願者合力創辦環保手工皁工作室,打造特色產業。經過5年深耕,陽光學院師生不僅助力南巖村實現手工皁近70萬元的總銷售額,帶動當地20餘名女性再就業,還助力其建設福安市首個“零合成洗滌劑試點村”,將綠色環保理念傳播到每家每戶。

爲進一步挖掘與提升手工皁知名度與影響力,今年暑期,陽光學院師生髮揮專業優勢,爲村團隊量身打造了直播帶貨培訓計劃,手把手教會村民們新媒體銷售技能,策劃組織南巖農特產品展銷會暨零合成洗滌劑替換與推廣活動,並拍攝《南巖村皁文化》《村裡來了年輕人》等宣傳片,線上線下助力手工皁進一步打開影響力和知名度。

數字賦能 打造紅色文化之旅

“南巖村有700多年曆史,被稱爲閩東‘明清建築博物館’,還是閩東革命時期上東區蘇維埃政府駐地。有很多文旅資源有待‘活用’。陽光學院的師生也爲村子帶來了活力和新的發展思路。”福建省鄉村振興研究會副會長王勝熙是地地道道的南巖村人。他表示,近年來,村子確立了“研學+文創”帶動鄉村旅遊的發展路線,希望利用紅色文化、古村古厝資源、農耕文化等資源,探索一條具有本土特色的鄉村文化振興之路。

來到南巖的第一天,陽光學院2022級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子李斌就跟着小夥伴們馬不停蹄地走遍村莊的各個角落,對古民居進行測繪,並利用無人機獲取了南巖村的地貌環境,對南巖村明清建築博物館進行建模。“我們打算製作博物館線上展區,遊客只要掃下二維碼,就能夠通過線上語音導覽服務沉浸式‘雲遊’南巖村,希望藉此拓展南巖旅遊產業的深度與廣度,在保護文物的同時,促進當地紅色文旅高質量發展。”李斌說。

同時,陽光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的學子們攜原創劇本——《南巖風雲》來到南巖,打造橘貓遊古村系列研學之南巖站,以真人NPC的形式,帶領來此研學的青少年們一起尋找“紅色記憶”,打造不一樣的研學體驗。

“藝術+思政” 講好南巖鄉村振興故事

7月9日,由陽光學院師生原創的實景舞臺劇《印象南巖》在村內公演,吸引了不少村民和遊客前來觀看。

“《印象南巖》以南巖村爲地域背景、皁文化爲核心主題,講述了陽光學院師生與當地村民攜手編織的‘綠色發展’之夢。作品分爲3個篇章,公演的是15分鐘的鄉村振興篇,近30名師生準備了近2個月。”陽光學院舞蹈學專業系主任李詩雨表示,團隊計劃於今年12月完成舞臺劇全程40分鐘的完整版,屆時將依託南巖村旅遊節進行匯演展示,希望爲遊客帶來一場專業的、有內涵的視聽盛宴。

“講好南巖鄉村振興故事,新時代思政課最鮮活的教科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助理楊海晉表示,陽光學院將在校內成立“南巖書院”,結合學校“書院制”建設,充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同時,學校正抓緊打造建設“制皁師”通識課程,結合課程思政,培養具有良好生態認知水平和生態文明建設能力的青年羣體,並以此爲基礎,成建制引入不同專業的師生來到南巖,發揮學科優勢助推南巖研學、文創和農業產業的提升。(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龍超凡 通訊員 王彩冰 林彥敏)

作者:龍超凡 王彩冰 林彥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