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海岸線侵蝕退縮 搶救七股潟湖大作戰刻不容緩
網仔寮汕碼頭旁棧道日前遭海水沖毀情形。記者謝進盛/攝影
臺南海岸線退縮嚴重,七股潟湖外的網仔寮汕,日前因強勁西南氣流掀起海浪越過,造成沙洲大片防風林枯死,也沖毀木棧道等設施,更讓人憂心陸化嚴重的七股潟湖更岌岌可危,搶救潟湖大作戰刻不容緩。
臺南沿海近70公里,由北到南分別有王爺港港汕(北門潟湖)及青山港汕、網仔寮汕、頂頭額汕(七股潟湖)、新浮侖汕等5大港汕,這些最外環港汕如青山港汕、網仔寮汕3、40年前動輒3層樓高,猶如「第一島鏈」抵禦海水侵蝕,守護約4公里外「大後方」的七股潟湖及沿線居民。
而近年受限於極端氣候及人爲開發、陸化等影響,早已威脅沙洲及潟湖生存,除沙洲高度越來越低,七股潟湖面積更不斷縮小,30年前還有約1600公頃,目前已僅剩1000至1100公頃。
其實臺南對於沙洲、海岸線搶救相當早;縣市合併前臺南縣政府在縣長蘇煥智任內就在水利處成立全臺第一個專責管理海岸的「海岸保護科」,對於青山港汕、網仔寮汕沙洲搶救不遺餘力,中央地方忙疏濬、編籬定砂等各種方法盡出,目的就是搶救已現破口的沙洲。
不過,多年來祭出相關作爲,仍不敵現實海水進逼、陸化;造成七股潟湖、青山港汕、網仔寮汕日益縮減窘況;縣市合併後,投入經費已達數億,日前海水衝破北門雙春沙洲,七股網仔寮汕相關設施也遭海水沖毀,再度讓發外界熱議。
「這是長期與海爭地的結果。」熟諳地方開發不願曝光的官員私下說,七股區約在民國40、50年代,北門區在70年代,都曾有一波未登錄的海灘遭人圍籬爲魚塭大規模開發;原來海灘成魚塭,人們不斷向海爭地,
曾文水庫興建,曾文溪出海口沙源減少,後續六輕開港等開發興堤,阻礙自然漂沙路徑,造成嚴重突堤效應,在長期沙源無法補充,原有生態「動態平衡」消失,最後當然不敵大自然反噬。
「如果不是長期以來投入搶救沙洲,現在更慘!」南市府水利局及臺江國家公園官員都直言,相關水利工程,「人定勝天」圭臬已是過去式,現在工法也是學着如何跟大自然和平共處,相關作爲絕對也有一定成效,但也只能算「延緩」沙洲、潟湖陸化,這是一條漫長、永續的路。
臺南海岸線侵蝕退縮, 搶救七股潟湖大作戰刻不容緩。記者謝進盛/攝影
臺南海岸線侵蝕退縮, 搶救七股潟湖大作戰刻不容緩。記者謝進盛/攝影
臺南海岸線侵蝕退縮,外圍「第一島鏈」的網仔寮汕阻絕海浪侵蝕木樁大片 遭沖毀。記者謝進盛/攝影
七股潟湖生態豐富,養活不少居民。記者謝進盛/攝影
七股潟湖漁筏觀光生態旅遊夯,吸引遊客體驗「僞出國」樂趣。記者謝進盛/攝影
退潮後的七股潟湖,更凸顯陸化嚴重,搶救七股潟湖大作戰刻不容緩。記者謝進盛/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