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倌”胡叢斌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伏潤之

他曾是公職人員,之後下海經商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人。事業蒸蒸日上時,他又毅然放下生意,挑起帶領貧困羣衆致富的重擔,當起古浪縣最大的“羊倌”。目前,已累計向貧困羣衆投放種羊2.6萬隻,爲貧困戶分紅700多萬元。

“羊倌”名叫胡叢斌,是黃花灘生態移民區興盛種羊繁育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7年底,爲從根本上解決移民羣衆搬遷後發展致富的問題,古浪縣把產業扶貧作爲主攻方向,組建成立黃花灘生態移民區興盛種羊繁育有限公司,建立起貧困羣衆入股,公司提供種羊供應、託管養殖、技術指導和羔羊回購等服務的“羊銀行”產業扶貧模式。

由誰來管理這個“新興”產業?

“我有經營公司的經驗,還熟悉政策,最重要的是,我是山裡娃,最懂移民們的想法。”自此,胡叢斌放下風生水起的生意,當起了全縣最大的“羊銀行行長”,挑起了帶領貧困羣衆發展致富的重擔。

羊場建設的日子裡,胡叢斌每天待在工地,材料、設備不夠,就從自家公司拉,既當施工員又當監理員。爲了建羊場,他裡裡外外搭進去了100多萬元不說,還堅決不領工資,就連汽車加油都是自己出錢。

2018年1月1日,種羊繁育基地首批300只湖羊進入圈舍。由於之前黃花灘並沒有人搞大規模養殖,剛引進種羊時羣衆都不太敢養。

“苦勸不聽,那就幹出個樣子來!”過五旬的胡叢斌像年輕人一樣,背起幾十斤飼草,一趟一趟往羊圈跑。

當羊場羊羣擴大到4000只左右的時候,胡叢斌坐不住了,“我發現有的羊不吃草,情緒也不好,躲在角落不動彈。”

從此,胡叢斌開始了認真學習之路。通過向畜牧專家、養殖戶不斷請教,他逐漸學會了給新進羊羣飲水中加入“黃芪多糖”“電解多維”等營養物質,提高羊適應環境的能力。

每天早晨6時剛過,胡叢斌就來到羊圈,觀察羊如何吃草。如今,他只要在羊圈裡掃一眼,就知道哪隻羊身體不舒服、哪隻羊肚子餓了。“以前總想當‘羊大夫’,生怕羊生病,後來就研究當‘羊廚師’,讓羊吃飽,羊的免疫力自然就強。”胡從斌說。

3年多過去了,興盛公司羊存欄達11萬多隻,帶動5000戶搬遷羣衆增收致富。

60歲的陳玉慶老兩口易地扶貧搬遷來到古浪縣綠洲小城鎮後,來到興盛公司打工,一個月加起來能掙5400元,實現了穩定脫貧。胡叢斌說,像老陳這樣在羊場打工掙錢的貧困戶有300多人,每人每年穩定收入3.2萬元。

據瞭解,以羊爲基礎,興盛公司創立了三種帶貧模式。“第一種是‘三變’模式。目前公司運營養殖暖棚達到300多棟,其中260棟屬移民區羣衆自有資產,羣衆將養殖暖棚折股量化,入股到興盛種羊公司,每棟每年按1500元標準向羣衆分紅。第二種是勞務模式。公司聘用飼養人員300多人,每人每年收入可達3.24萬元。第三種是‘羊銀行’模式,貧困戶將1萬元資金作爲借款保證金抵押到興盛公司,公司貸羊21只,其中20只母羊、1只公羊,養殖3年後歸還21只羊,羊羔歸貧困戶,同時公司退還1萬元押金。”胡從斌說。

今年,胡叢斌已經56歲了,但從未想過鬆勁歇腳。“鄉村振興的戰鼓已經擂響,我相信,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這個夢想終將實現。”胡從斌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