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魚銅燈”文創產品被指抄襲

近日,山西一家文創公司在社交媒體發文稱,陝西曆史博物館銷售的“雁魚銅燈”金屬書籤疑似抄襲該公司2021年設計的“雁魚”產品。昨日,陝西曆史博物館工作人員迴應稱,已委託律師調查處理此事。

昨日,山西雁魚文化發展公司負責人白先生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該公司設計的雁魚形象是根據山西朔州出土的“彩繪雁魚青銅釭燈”二次創作完成。“比如釭燈中間的亮光點,我們給做成了一個放射狀的圖案。”該公司2021年8月在國家版權局進行了作品登記並獲得證書。“除了配色,他的‘雁魚銅燈’金屬書籤與我們的產品幾乎一樣。”白先生稱目前已向陝西曆史博物館及移博(深圳)文化科技公司發送了律師函。

昨日,北青報記者致電陝西曆史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目前該館已委託律師團隊對此事進行調查處理,後續以官方公告爲準。據瞭解,該書籤產品說明表示出品方爲移博(深圳)文化科技公司。北青報記者致電該公司,但無人接聽。

據介紹,陝西、山西、江西等地均出土過類似的雁魚燈。根據陝西曆史博物館信息,該館藏西漢彩繪雁魚銅燈,於1985年出土於陝西省神木縣店塔村一座西漢墓葬中。通高54釐米,長33釐米,寬17釐米,重4.925千克。銅燈整體由雁的頭頸、雁身、燈盤、燈罩四部分組合而成。在漢代,人們照明使用油燈,燃料多用動物油或植物油,點燃即會產生濃煙。這件燈具大雁的脖頸如同一個煙筒,與雁腹連接起來。給雁腹裝滿清水,油燈點燃後,油煙在上升過程中,會非常自然地沿着雁頸導入大雁體內,然後被雁腹中的水吸收,從而避免了油煙對環境的污染。

根據國家博物館官網,其館藏彩繪雁魚青銅釭燈,於1985年在山西朔縣照十八莊出土。燈盤、燈罩可轉動開合以調整擋風和光照,魚身、雁頸和雁體中空相通,可納煙塵,各部分可拆卸以便清洗,構思設計精巧合理,達到了功能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是難得的藝術珍品。

針對文創產品的版權問題,北京律師協會著作權法委員會委員、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趙虎介紹,文創作品的版權爭議重點是要看作品中文物之外獨創性的部分。

趙虎表示,根據文物進行再次創作的文創作品,也就是獨創性的部分,可以主張擁有著作權。“肯定誰都不能主張某個文物本身形象的著作權,但在文物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創作,比如自己增加、調整哪些部分,這部分纔可以主張有著作權。”

趙虎認爲,對於侵權爭議問題,重點是要看作品中文物之外獨創性的部分有沒有被利用。“A公司可以對文物進行二次創作,B公司也可以。但A公司獨創性的部分B就不應再使用了。”

文/本報記者匡小穎

統籌/蔣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