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龍州發現清代八角茴油蒸餾遺址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8月06日 第 08 版)

本報電 (龐革平、黃華江)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龍州縣文物保護和考古管理中心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時,在龍州縣八角鄉四平村板靠屯發現一處清代八角茴油蒸餾遺址。其竈臺整體保存較好,長4.45米,寬1.95米,有3個竈眼,爲三合土夯築結構。

“這是目前龍州縣發現的唯一由官方批准建立的清代茴油蒸餾遺址,相關保護和研究工作已經展開。”龍州縣文物保護和考古管理中心工作人員黃偉說。

龍州種植八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八角鄉正是因產八角而得名。歷史上,龍州土司將八角乾果作爲香料和藥材進貢給朝廷。到了清末,龍州闢爲通商口岸,八角成爲出口歐洲的大宗商品,是製作香水、飲料、藥品的重要材料之一。爲了運輸和使用方便,龍州的八角生產者發明了八角茴油蒸餾濃縮法,將八角果濃縮爲油,一度成爲龍州地區的支柱產業。

龍州縣文物保護和考古管理中心主任呂丹鳳說,此次發現揭示了清代當地村民蒸餾八角茴油的相關技術細節,對研究龍州地區八角產業發展史具有重要價值,對當今八角生產加工也有借鑑意義。

據悉,八角鄉目前種植八角面積3萬餘畝,2023年收穫八角乾果約2819噸。八角鄉黨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此次八角茴油蒸餾遺址發現爲契機,做好“非遺+”文章,將傳統八角茴油蒸餾濃縮法與現代蒸餾技術結合,提升八角產品的附加值,着力打造八角產業品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