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1科系學生最常咬指甲 長期恐致4下場

咬指甲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習慣,兒童和成人都可能出現。(示意圖/ Shutterstock )

咬指甲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習慣,兒童和成人都可能出現,不同人羣中咬指甲的流行率從3%~46.9%不等,有研究發現,在醫學系學生中,發現咬指甲的比例最高。醫師表示,長期咬指甲除了會使得指甲受損、牙齒問題,也會導致感染,建議可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重症醫學專科醫師黃軒在其臉書粉專表示,咬指甲通常開始於兒童時期,隨着時間推移,大多數咬指甲的人會傾向於停止咬指甲,咬指甲的行爲被歸類爲妥瑞氏症候羣,屬於一種神經精神疾病。根據2020年的研究,咬指甲可能與心理壓力、焦慮、無聊和寂寞等情緒有關,另外,36.8%~63%的病例有家族史。

黃軒表示,長期咬指甲有害健康,有經驗的醫師會看病患有無長期咬指甲,從而追蹤病患身體內的危機,根據2014年的研究,長期咬指甲可能導致4種健康問題,包括指甲受損、牙齒磨損錯位問題、口腔與全身感染、皮膚感染潰瘍問題。

他並表示,咬指甲是可治癒的,但僅25%會尋求專業醫師治療,應對咬指甲的策略有3種,包括增強自我意識、替代行爲、心理治療。黃軒並表示,透過專業治療可有效減少咬指甲的症狀,但是26.4%家長不會帶孩子去看醫師,甚至70.2%的家長還會用懲罰孩子的方式來改變小孩這一習慣,但其實效果不佳,反而增加小孩的焦慮與壓力。

黃軒指出,有些重症患者的感染來源可能就是來自於其不健康的行爲,而咬指甲就是容易誘發感染的行爲,因此提早治療咬指甲的行爲有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