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一奇怪村落:姓氏非百家姓,日軍入侵時竟下馬跪拜,有何特殊
在廣東江門市鶴山龍口鎮,有一個名爲霄鄉村(今霄南村)的奇特村落,這裡流傳着一段令人費解的歷史故事。1939 年日軍如惡魔般入侵廣東,一路燒殺搶掠,所到之處生靈塗炭,其暴行給廣東人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痛苦記憶。當他們來到霄鄉時,卻出現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日軍進村後突然停止了暴行,更爲奇怪的是,日軍軍官看到當地的宗祠後,竟親自下馬跪拜,嘴裡還唸唸有詞,隨後當晚便住宿於祠堂。
這一傳聞看似荒誕不經,畢竟日軍的殘忍無情衆人皆知,他們怎會對一個小村莊如此 “恭敬”?但這一說法並非毫無根據,在權威資料《源姓禿髮鮮卑考》中確有記載。傳聞雖可能存在誇張之處,但往往事出有因,而答案就隱藏在那座宗祠背後。這座宗祠乃是源氏祠堂,是霄鄉源氏一族的祖祠。或許是日本人看到 “源氏”,聯想到了本國的貴族源氏,從而產生了誤會,以爲此地的源氏與他們的貴族有所關聯,故而不敢肆意妄爲。
當時這一傳聞引發了諸多議論,按照百家姓源氏並不在其中,其姓氏看起來也不像是漢姓,這不禁讓人猜測,廣東鶴山的源氏難道真與日本貴族有關?經過深入調查研究發現源氏與日本貴族可能存在某種聯繫,但更多可能是文化誤認,而真正令人矚目的是,這個源氏有着更爲顯赫的來歷,他們竟是北魏孝文帝的同族,是古老鮮卑人的後裔。
1997 年源氏尋得散失多年的《源氏大宗族譜》,1999 年 5 月霄鄉村代表前往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旗嘎仙洞尋根祭祖,霄鄉源氏作爲第一批帶着族譜到此祭祖的源氏後人,其舉動引起了公衆的關注,也讓人們知曉了這個村落的不凡。從被認爲與日本貴族有關,到確認爲北魏後裔,霄鄉源氏的歷史充滿了傳奇色彩。
但人們不禁疑惑這支源氏如今是廣東人,與北方相隔甚遠,無論是風土人情還是傳統習慣,都與鮮卑人有極大差異。究竟是怎樣的歷史變故,讓這個北方少數民族遷徙到南方並落地生根呢?這一切要從漢桓帝時期說起,當時鮮卑出了一位名叫檀石槐的猛人,他統一了鮮卑各部落,佔據了匈奴故地。此後鮮卑不斷髮展,其中拓跋氏一支迅速崛起,拓跋詰汾才能出衆,使拓跋鮮卑日益強大,成爲北方強權。拓跋詰汾在安排後事時出現問題,次子奪取王位,長子拓跋匹孤遭到冷落,於是拓跋匹孤與拓跋鮮卑本家分裂,出走西邊建立新政權。其子孫禿髮烏孤於公元 397 年建立南涼王國,與拓跋本家建立的北魏相對立。從此正統的北魏被稱爲 “拓跋鮮卑”,南涼則爲 “禿髮鮮卑”,同出一宗的拓跋氏分爲兩個姓氏。
北魏孝武帝到北魏孝文帝時期,北魏政權迅速崛起吞併了南涼,結束了五胡十六國的亂世,爲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礎。此時禿髮鮮卑的後人再次進入拓跋鮮卑朝廷爲官,其中有一位叫破羌的人投入北魏。破羌英俊瀟灑、才華橫溢,得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賞識,被賜姓 “源”,因其戰功卓著,每戰必破,又被賜名爲 “賀”,源賀就此登上歷史舞臺。
源賀堪稱北魏的傑出人物,他作戰勇猛、相貌英俊且極具才幹,先後受到武帝和文帝的器重,文帝時期還被賜予太尉和王爵榮譽。在其親兄弟謀反時,他憑藉出色的口才勸說君王放棄株連九族的傳統做法,成爲史書中的傳奇人物。在源賀的影響下,源氏家族從北魏到隋唐日益興盛,如源雄歷經北魏、北周、隋朝三朝,官至上柱國;唐代中期,源氏族人連續四五代涌現高官,其中包括一位宰相和三十多名中央地方高級官員,載入官方正史的就有二十多人,家族可謂盛極一時。
源氏家族能夠歷經朝代更迭而保持興盛,得益於他們積極融入漢化的策略。北齊時期源氏堅決要求祭祀,甚至被同爲少數民族的人怒斥爲 “漢兒多事”,可見其漢化程度之深。源氏族人將漢家文化融入基因,自認爲是漢人的一員,正如源氏高官留下的名言 “國家大事,在祀與戎。禮記廢矣何能久乎,齊亡無日矣” 所體現的那樣,任何家族都難以長盛不衰,源氏家族也不例外。唐德宗年間,源氏家族的源休因對朝廷封賞不滿,參與涇原兵變,擁立大秦皇帝並自任宰相,此舉遭到全國痛罵,兵敗後被殺,朝廷斬其三子並抄沒其家,源氏家族權勢由此遭到朝廷打壓,到北宋時期,家族中僅有兩位族人科舉登第,高官大員基本消失,此後不再見於正史。
不過學者通過研究源氏族譜發現,家族雖因叛亂衰弱,但從北方到南方的遷徙歷程展現了其堅貞愛國情懷。據霄鄉民國三年修的族譜記載,宋度宗時期,源潛夫率領族人遷徙到鶴山。族譜中存在諸多隱喻,有學者認爲,其中記載的元世祖統一之事,實則隱藏了族人的遷徙歷史。宋朝末年金國南下,蒙古人隨後入侵,國破家亡之際,源氏帶領族人先遷至江南南雄地區。後來蒙古人欲滅南宋,源潛夫因不滿蒙古人的血腥屠殺,不願做亡國奴,又帶領族人繼續南遷到鶴山。族譜中稱霄鄉爲 “堅城”,結合當地傳說,推測源氏族人曾奮起抗元,直至宋朝滅亡。源潛夫號 “潛夫”,別號 “始宋”,也體現了族人對宋朝的懷念。
源氏族人歷經遷徙最終定居霄鄉,至今已有 700 餘年。如今霄鄉源氏已融入普通百姓生活,家族繁衍壯大,現有三千餘人,其中本村居住 1300 多人,海外華僑 2000 多人,全球零散人口約 4000 人。走進霄鄉能感受到歷史的變遷,村落呈八卦形,源氏族人按房派分爲北門坊、禮奎坊、東門坊、高第坊、水邊坊、甫裡坊等居住,其佈局頗具唐風,與古時洛陽、長安相似,傳統得以保留。受唐代祖先影響,源氏族人多經商鮮少爲官,如今蜚聲海外的源吉林萬應甘和茶的發明人便是霄鄉村源氏後人。霄鄉村中八成居民爲源氏,還有溫姓和易姓居民,大家和諧共處。村裡雖已不見鮮卑文化印記,但處處體現儒家耕讀文化痕跡,家訓八則便是典型代表。老人們常提及老祖宗西平王源賀的傳奇故事,也會講述日軍下馬跪拜的傳說,雖傳說真真假假,但從中能感受到源氏家族對自身歷史的自豪。源氏家族的興衰史,猶如一部生動的史書,見證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與變遷,更彰顯了中華文明強大的凝聚力和包容性,它能跨越地域與種族的差異,將人們匯聚在一起,共同書寫歷史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