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祭祖習俗成爲全國一股清流,廣東網友:這纔是嶺南文化的核心

在清明節掃墓的時候,北方人往往都會比南方人輕鬆一多,因爲他們通常只拜三代祖墳,最多也只是拜五代祖墳,然而對於南方人來說,大家普遍都十分重視自己的“根”,不管是遠祖還是近祖,都不會被遺忘。因此對於很多北方人來說,他們也許一輩子都沒法體會到南方人的那種千人祭祖、萬人祭祖的盛大場面。

連日來,平臺出現了大量關於廣東各地清明拜山的視頻,因此大家可以見到清明節期間的廣東究竟有多麼熱鬧。更有廣東網友直言:“在廣東的各大村鎮之中,清明節是最多人的,幾乎所有在外地打拼以及在外地定居的人在這個時候都會回到自己的家鄉,當中包括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即便春節期間都沒有那麼人齊。”

清明祭祖是爲了緬懷祖先,是爲了追根溯源,因此廣東人拜山都基本是從開宗始祖一直拜下去的,先是村中集體組織拜,然後到各房分支,最後到各自不同的家族。對於那些擁有千年歷史的村落來說,他們動不動就得拜三四十代的祖墳,當然,對於風塵僕僕趕回來的孝子賢孫來說,他們不可能全程都參與其中,只要出了香火錢,派代表去拜就行了。

據統計,廣東省內一共有多達十萬以上的自然村,不管是像廣州獵德村那樣的富豪村,還是那些坐落於四五線城市的小山村,祠堂是最基本的配套。不管身處哪一個年代,廣東人都會把修祠堂視爲頭等大事,就算自己的經濟條件多差,都會樂意爲修祠堂儘自己的一份力。

有一位廣東網友說:“雖然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佛山人,但我認爲嶺南文化的根基不是粵語,而是以祠堂文化爲核心的祭祖文化。”確實如此,廣東的語言多種多樣,但是說到祭祖,廣東21個地級市、20個縣級市、34個縣、65個市轄區都是一樣的重視,這也是廣東祠堂數量領先福建、江西、廣西等地,冠絕全國的原因。

在過去,很多廣東人都以爲北方地區也是和廣東一樣,每條村最少都有一座祠堂的,然而事實卻讓廣東人非常意外。有不少地方甚至找遍整座城市都找不出一座祠堂,因此有些北方人走了之後,隔了三四代左右,就徹徹底底在歷史上消失了,就連墳頭都找不見。

都說北方纔是華夏文化的搖籃,然而說到傳統習俗的保留程度,南方纔是最好的,尤其在廣東這片土地上,不管是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這樣大節氣,還是任何一個小節氣,都從來不會被大家所遺忘,都是辦得最爲熱鬧的,是當之無愧的全國一股清流。

清明節過後,想必廣東人操練龍舟的畫面又要震撼全網了,相信大家對於那一句“贏了桑拿房,輸了跪祠堂”都不會感到陌生,可是在北方地區,很多人就連跪祠堂的機會都沒有。只能說,沒有祠堂,又何來宗族觀念呢!

有北方網友說:“其實我們這裡纔是祠堂文化的發源地,但是由於長期受到戰亂以及近代其他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的祠堂才被破壞掉了,與北方地區相比,南方大部分地區的生活都相對更爲穩定,於是中原文化的重心也隨之轉移到了南方。”

然而有廣東網友卻提出疑問說:“在五十年前,其實我們這邊的祠堂同樣受到很大的破壞,但是後來我們重修了,問題是,爲什麼北方人就沒有人站出來組織修建祠堂呢?又例如興盛一時的北獅,爲什麼就沒法像南獅那樣一直大放異彩呢?”

廣東人認爲,但凡老祖宗留下來的,都是寶貴的財富,都應該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傳統習俗之外,就連中醫同樣是廣東人最懂得愛護。廣東人沉迷中醫藥由來已久,從廣東涼茶到廣東靚湯,都與中醫中藥密不可分,2022年,廣東中醫門診量高達驚人的2.17億人次,佔據了全國20%左右,穩居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