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近視、老花、白內障,眼睛還能正常營業嗎?
目前一大批人可能會面臨延遲退休這個問題。“60歲以後,很多人依然是俊男美女,但是我們的眼睛還能像年輕的外表一樣嗎?會出現哪些視力問題呢?”8月10日,在蔡司“視力不受限,人生不設限”光學科技科普秀活動聚焦高發於中老年人羣中的老花眼、白內障等眼疾,特邀多位知名眼科專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科普其成因、症狀、影響及前沿解決方案,探討中老年人視覺健康與探索多樣人生之間的關聯,以及光學科技創新對眼科發展進步的推動作用,傳遞權威、科學的眼健康知識與管理理念,爲中老年人更好地參與社會活動、享受全程清晰視力保駕護航。
活得越精彩,對清晰視力越渴望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97億,佔總人口比重達21.1%,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隨着年齡的增長,老花眼和白內障接踵而至,導致視覺質量下降。然而,新時代的老年人普遍生活豐富多彩,參加老年大學、培養興趣愛好、參加社交活動或照顧孫輩,用眼場景多元化對視覺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步入數字時代,公衆用眼時長較以往顯著增加,“人未老,眼先衰”的情況在中年職場人中更爲突出。
對此,深圳市人民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高亞莉深有感觸:“每個人都會有老花眼,它像白頭髮一樣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我遇到不少如教師、醫生、科研人員等用眼強度比較高,並且期望擁有良好視力延續職業發展而就診的患者。他們不僅希望看得清,更追求看得舒適、持久。優異的視覺質量已成爲中老年朋友拓展人生半徑、繼續實現個人價值的必備條件。”
老花眼高峰期在42-44歲之間
步入老年人可能會面臨視力模糊的問題。“看近模糊與看遠模糊,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很明顯,有些人看手機看微信需要調大字體;有的人看不清藥瓶上的說明書等小字;有的人晚上開車根本看不清路……
那麼,老年人的視力衰退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嗎?深圳市人民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高雅麗介紹,根據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統計,我國40歲以上人羣近疲勞(老化)發生率達到92%以上。老花眼在醫學上稱“老視”或近疲勞,這是每個人進入中年必然面臨的視覺問題。老花眼通常從38歲開始發病,高峰期在42-44歲之間,52歲發病率接近100%。受老花眼的影響,患者會感受到各種場景的視近困難、視力疲勞,對閱讀、使用電子產品、駕駛造成影響。
此外,白內障同樣也是諸多中老年人無法忽視的困擾。當兩種眼疾同時出現時,他們的日常生活將面臨更大的挑戰。“白內障是由於自然晶狀體變渾濁導致的視覺障礙性疾病,會出現視物模糊、有朦朧感,各個距離的視覺動線均受影響。例如近距離看書、手機,中距離看儀表盤,遠距離看風景等,甚至還會帶來上下樓踏空等安全隱患,需要引起重視。”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周荃解釋。
一體化治療解決多個眼疾
進入老年後,白內障、老花眼、乾眼症、黃斑病變等可能都會發生,因此,需要關注這些眼病給大衆帶來的困擾。
周荃主任介紹,曾有一位設計師患者,既有白內障,又有老花、遠視、散光,視物模糊且無法準確區分色彩,不僅生活不便而且職業發展也嚴重受阻。經過深入溝通與檢查,爲其植入了散光矯正型三焦點人工晶狀體,術後第二天就恢復到1.0、1.2、1.2的遠中近全程視力水平,收穫清晰視覺。因此,對於既不願戴老花鏡又期望一體化解決白內障、老花眼、近視等多個眼疾的患者來說,通過全視覺三焦點一體化治療更爲理想,能夠恢復年輕態視覺。
針對患者會擔心人工晶狀體使用壽命以及眼內適應情況,高亞莉主任指出,一般人工晶狀體可以終身使用,目前人工晶狀體在臨牀使用歷史已經超過70年,技術非常成熟,患者可不必擔心。
此外,白內障手術已經步入屈光時代,以前白內障術後只能復明,現在手術切口更小、用時更短、人工晶體選擇更多樣,術後可以達到全程視力清晰。然而,這並不意味着白內障手術是簡單的小手術。每一臺手術的成功都離不開術前的全面檢查、充分溝通以及術中精準操作、術後的及時隨訪。”
文、圖 記者 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