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冬者說|王海峰:兩次大賽的備戰,讓我看見一個全新的哈爾濱

每天從早到晚要接100多個電話,這似乎已成爲王海峰現在工作的日常。作爲2025年第九屆亞冬會體育競賽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自由式滑雪及單板U型場地技巧項目的競賽副主任,隨着雪期的到來和亞冬會腳步的日益臨近,他的工作也逐漸忙碌起來。

“這樣的繁忙在15年前我就經歷過一次了,現在多少已經習慣了。”王海峰說,在2009年哈爾濱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上,他就在體育競賽部競賽處負責過冬季兩項和單板滑雪的競賽管理工作,對這樣的工作強度早已適應。如今距亞冬會開幕僅剩不到90天,王海峰說雖然時間緊迫,但隨着近年來國內舉辦高水平運動賽事的經驗逐漸豐富,大家在忙碌之餘也多了一份從容。

“001號”由他和團隊打造

與很多專業運動員出身的體育工作者不同,王海峰並未接受過專業的體育訓練。上高中時,在哈爾濱十一中就讀的他跟隨老師參加過校拳擊隊的訓練,並在香坊區中學生比賽中拿到過亞軍的成績。1997年,高中畢業的王海峰考取哈爾濱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開啓了自己的大學生涯。正是在這時,他開始與滑雪結緣。

上大學期間的幾乎每年冬天,王海峰都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到亞布力上一段時間滑雪課。“那時每次到亞布力都要坐綠皮火車,路上就得五六個小時。”回憶起那時的經歷,王海峰仍歷歷在目。當時的亞布力雪場還不像現在這樣先進,他和同學們只能住在平房裡,取暖都得自己燒火。

雖然條件艱苦,但在滑雪中體驗到的前所未有的速度感和挑戰自我後的成就感,還是讓王海峰對這個項目產生了獨特的感情。此外在大學學習期間,王海峰積累了豐富的運動訓練學的知識儲備,爲他未來的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大學畢業後,王海峰進入黑龍江省職工體育運動技術學院工作,開始給教練員和運動員做培訓。走進課堂後學生們的一句玩笑話,讓王海峰壓力倍增:“老師,您讓我出去跑圈都行,千萬別讓我拿筆寫字。”這才讓王海峰意識到,對自己來說再簡單不過的理論,對於從事了一輩子體育的教練員和運動員們來說甚至難於登天。於是在教學中,王海峰把枯燥和難懂的理論儘量平實化、圖像化,讓學生不用死記硬背就能記住它們。而面向教練員上課時,王海峰則是把更專業的理論通過實際案例的方式講給他們,並讓大家將其運用在日常的訓練計劃制定中,在實踐中提升了他們的理論水平。

除了對於運動員和教練員的培訓外,王海峰的上課對象還有一些對滑雪項目很感興趣的普通人,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社會體育指導員。2006年3月,在社會體育指導員逐步實現職業化後,黑龍江省着手培訓專業的滑雪項目社會體育指導員。而當時全國首個滑雪項目社會體育指導員的001號證的持證人,就是經過王海峰與同伴們精心培訓的。“現在想起來,這些人很多依舊活躍在滑雪項目業餘教練的崗位上,爲中國滑雪的發展貢獻了強大力量。”王海峰說。

大冬會曾讓他提心吊膽

2005年1月10日,在奧地利茵斯布魯克舉行的國際大體聯執委會上,哈爾濱成爲2009年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的舉辦城市。消息一出,哈爾濱乃至黑龍江一片歡騰。而在體育戰線奮戰多年的王海峰也意識到,自己應該爲在家鄉舉辦的這項賽事做點什麼。

2007年3月,王海峰正式進入大冬會組委會體育競賽部競賽處,負責冬季兩項、單板滑雪的競賽項目管理工作。從最初的邀請來自國外的技術代表爲國內技術官員(NTO)培訓,到親自上陣爲大家講解理論基礎,再到最後跟着大夥一起前往帽兒山賽區,王海峰說,那700多個日日夜夜可以說是自己人生中經歷的最辛苦也最難忘的階段。

由於當時帽兒山雪場屬於新開發的場地,賽道需要從零開闢,王海峰和團隊成員們在國際雪聯特邀認證官的帶領下,對場地進行認證、勘察和改造。當時中國的冬季項目明顯存在“冰強雪弱”的問題,所以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王海峰和團隊成員們幾乎沒有任何話語權可言。“就算把機器給我們,國內也沒有人會操作,更不會修理,所有的事情都得聽外國專家的指揮。人家說怎麼做,我們就必須全力配合,畢竟如果場地不符合要求,比賽就沒辦法比,技術代表甚至有權因場地原因取消設項。”在接近半年的磨合中,王海峰和團隊成員感受到了外國專家們在工作中的嚴謹,而他們也感受到了組委會工作人員的熱情。最終,場地修建工作順利完成,然而給王海峰的考驗纔剛剛開始。

由於帽兒山賽區的居住條件有限,山上的住宿地都留給了參賽運動員和外國專家。包括王海峰在內的國內工作人員只能住在市區,每天往返的路程就要近3個小時。更意外的是,雖然組委會已經做了萬全的準備,但比賽期間仍然出現了不少小插曲——風太大,出發點的旗門被刮飛了;機械老化,修建場地的機器罷工了……

雖然這些事情已經過去了15年,但提起那段經歷,王海峰仍心有餘悸。好在11天的賽程裡,這些小插曲都沒有影響比賽的正常進行,大冬會帽兒山賽區的比賽也“零失誤”地順利舉辦。在全部比賽落下帷幕的那一刻,王海峰也終於如釋重負。

不惑之年後與亞冬再結緣

在2009年大冬會的比賽結束後,王海峰成爲國內滑雪領域的專家,並獲得大冬會模範工作者、特殊貢獻個人的榮譽。而在去年哈爾濱再獲2025年第九屆亞冬會舉辦資格後,已過不惑之年的王海峰深知,自己爲家鄉貢獻力量的時候又到了。

時隔十餘年後,已成爲黑龍江冰雪體育職業學院副教授和招生就業處處長的王海峰,進入了亞冬會執委會體育競賽部,擔任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自由式滑雪及單板U型場地技巧項目的競賽副主任。現在,他幾乎每天都會跟賽事組委會、國內外專家、技術代表等方面,溝通場地改造、比賽日程等方面的工作,力爭讓亞布力雪場在賽時滿足各方的需求,確保亞冬會雪上項目的順利進行。每天至少接打100個電話,穿梭於亞布力賽區和亞冬大廈之間,已成爲王海峰現在工作的日常。

相比於2009年大冬會有4年的時間做各項準備工作,這次留給哈爾濱的時間只有不到600天。雖然聽上去時間緊迫,王海峰仍坦言,相比於15年前,儘管身上的壓力依然很大,但本屆亞冬會的籌辦工作明顯更加從容。“一方面我們國家已經舉辦過包括2022年北京冬奧會等一系列高水平的國際級賽事,擁有豐富的辦賽經驗,也培養了很多雪上項目的專家;另一方面在15年前,開展冬季項目的省份只有黑龍江和吉林,而現在隨着‘北冰南展’的推進,來自全國各地的專業人士都來爲本屆亞冬會增添力量,也讓各項工作推進得更加順暢。”王海峰說,這次參與到亞冬會的籌辦工作中,讓他真切地感受到了雪上項目近年來在國內的飛速發展,也見識到了在雪上健兒成績迅猛提升後,中國在這個領域的話語權也與日俱增。

“作爲體育人,我深知一屆成功賽事的舉辦,對於推動舉辦地競技體育水平提高的積極意義。而作爲一個普通的哈爾濱市民,我也很欣喜地看到了隨着亞冬會的來臨,我們的城市基礎建設也越來越好。”王海峰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積極向上、蓬勃發展的新面貌;他堅信隨着亞冬會在哈爾濱的舉辦,也會讓他生活的這座城市變得越來越好。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張堃雷

編輯:王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