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籲 擴大利用農副產物

市面上鮮乳品牌不少,消費者有多種選擇,民代建議進口乳與國產乳標示要讓消費者能明確辨識。(羅琦文攝)

臺灣酪農多爲小農經營,成本高,難用價格面對紐西蘭牛乳。屏東科技大學動物科學與畜產系副教授吳錫勳建議,酪農必須擴大農副產物利用、政府促進產業升級;立委徐富癸、屏東縣議員黃明賢則認爲,進口乳應標示爲長效乳,才能與國產鮮乳區隔,消費者纔不會被誤導。

吳錫勳說,進口牛乳需遠程運輸,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的國產牛乳較符合節能減碳的消費模式。臺灣不是完全沒優勢,善用沼液沼渣種牧草、種植青割玉米,利用酒糟、檸檬加工廠的果皮渣與屏東毛豆產業的格外品喂牛,減少依賴進口牧草,降低成本。

在促進產業升級上,吳錫勳表示,政府在政策上持續補助設備、引進農業移工,升級自動化與智慧化飼養管理;導入動物福利認證與產銷履歷,結合食農教育,讓民衆瞭解在地乳牛產業的重要性,也可協助酪農做市場區隔;以乳牛生產優質的雜交肉牛,平衡生乳產銷並提高小牛的經濟價值,也有助發展國產優質牛肉市場;透過政策引導老農退休,協助青農投入生產行列,使產業新陳代謝。

黃明賢說,衛福部食藥署預告,生乳經熱殺菌、無菌充填處理,保存期限30天以上者,品名應標示爲「延長保存期限鮮乳」、「ESL鮮乳」或簡稱「長效鮮乳」,反而造成進口液態乳比國產鮮乳多6倍保存期限的錯誤認知,如此混淆的標示,恐使民衆選擇較便宜的進口乳;徐富癸認爲,應將「長效鮮乳」更正爲「長效乳」,增加消費者辨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