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賴清德災難說恐加深美「疑賴論」 美中都不放心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1月31日在彰化縣花壇造勢,支持者手搖中華民國國旗(圖)。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31日前往三重拱心宮參香祈福,現場則未見國旗。(記者黃仲裕/攝影)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日前在辯論會上提「把中華民國當作是兩岸的護國神山,這到底是要促進和平,還是要給臺灣帶來災難?」引發議論。學者認爲,「災難說」與「臺獨說」兩論述,將牽動美中臺關係,加深美方「疑賴論」。

旅美學者翁履中表示,美國「疑賴論」可分爲兩層次,淺層爲美方對賴清德「務實的臺獨工作者」不放心,更深層的卻是賴清德從政人格;相較於蔡英文總統圓融的表態,賴清德的硬個性,在辯論會一覽無遺。

翁履中說,美國外交事務期刊去年刊文,建議賴清德考慮凍結臺獨黨綱,意在提醒賴清德;賴清德競選辦公室發言人趙怡翔卻稱臺灣人已經無法接受「和平統一」,形同軟打臉美方。賴清德在辯論的表現,顯示不會放棄臺獨黨綱,而這正是美國所擔心。

臺灣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說,總統是要維護臺灣在美中臺關係的平衡及安全,國家定位的說法非常重要,賴清德雖事後稱口誤,但這時冒出這句話,會造成華府和北京特別不放心;賴清德連表面上的憲法一中、兩區架構都不太想遵守,若當選,美中對臺施壓可能會更多。

中山大學政研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說,蔡英文總統兩次就職典禮都表示遵循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這是賴清德、蔡英文兩人截然不同之處,賴清德犯了國際大忌仍然不自知,對臺灣來說,不只是經貿,更將帶來重大安全意涵。

廖達琪舉例,前總統陳水扁曾在2004年提出正名制憲,引起美方深切關切,當時的布希政府隨即勒令陳水扁停止再提,認爲他是「trouble maker」(麻煩製造者);並指賴清德指中華民國憲法在民國35年(1946年)制定等論述,傳達出來的是對憲法的鄙視,認其老舊的態度,也傳達出他從政初心,其「臺獨制憲正名」意圖在這次選舉中拚命壓抑。

政大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盧業中說,賴清德的論點不但可能衝撞現行的兩岸現狀,恐怕也讓外界感到突兀,尤其他對「九二共識」的定義,以及在兩岸互動的準則上缺乏一致性,一邊說要與對岸保持良好互動,且不排除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一邊似乎又無意維護中華民國的體制。

盧業中也說,國家領導必須要團結各種不同的意見,而賴清德卻對臺灣最大的公約數「中華民國憲法」表達了未必認同的立場,顯然與蔡英文政府的路線不盡相同;他認爲,賴清德的搖擺不定,可能會引發美方對賴的懷疑,進一步對他未來的說法產生不確定性,也可能喚醒美方當年對陳水扁政府的記憶,即陳水扁用兩岸議題來爲內政加分的手段。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1月31日在彰化縣花壇造勢,支持者手搖中華民國國旗。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31日前往三重拱心宮參香祈福,現場則未見國旗(圖)。(記者曾原信/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