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雜費20年未調漲 私校財務吃緊 校長喊話政府盼正視困境
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5日在靜宜大學舉行私立大學校院校長會議。(李京升攝)
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5日在靜宜大學舉行私立大學校院校長會議,31所會員學校的校長、副校長與相關主管齊聚,交流私校發展特色,並提出所面臨困境,包括學雜費20年未調漲、少子化衝擊、政府管制趨嚴等問題,對私校財務、招生等發展影響甚鉅,而多數校長訴求則是希望調漲學雜費。
今天會議討論「建立私校發展特色」、「高教政策影響與因應」兩大主軸,由中華大學校長劉維琪、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逢甲大學校長王葳、元智大學校長廖慶榮、義守大學校長古源光等人發起討論。
陳清河說,從108課綱之後,還有少子化問題,讓私校營運愈來愈困難,包括學校的財務結構、專業、學生地緣關係都有所轉變,私校爲了生存已成爲1種產業,把學生找進來也要能把學生留下來,比如學生畢業後的 「售後服務」也很重要,像是協助海外研習、產學合作等方式,才能讓私校永續發展。
劉怡均表示,慈濟大學創立以來培育醫護相關人才超過2.4萬人,支撐慈濟醫院成爲東部唯一醫學中心,翻轉東西醫療嚴重失衡情形,早在2、30年前人口販運問題多,不少年輕少女被拐騙到北部、西部,在校方透過獎助學金補助,才讓年輕學生入學就業,而現在教育環境除培育人才不易,有少子化問題,還有隔代教養、經濟弱勢等問題需要重視。
廖慶榮則提到,私校學雜費已約20年沒有調漲,學雜費收入對私校財務影響遠大於公立大學,而政府對公立學校的政策支持和經費補助,都遠多於私校,公私立資源差距逐漸擴大。
他說,必修課程有專任要求,但新創課程往往招聘不到專任教師,使得私立教師職缺不穩定,他建議方寬專案教師比例限制,或採專案教師聘任,對學校和老師雙方都有利。
靜宜大學校長林思伶表示,今年私立大學校院校長會議的主軸是提供平臺,讓私大校長各自分享學校的特色;且希望招收學生的興趣能與就讀系所相符合,透過與會專家學者的演講和討論,亦能精確掌握策略,尤其在高教紅海時代,各校都能朝永續經營邁進。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說,少子化的臺灣,不僅是私立大學,整個高教體系都面臨艱鉅挑戰,私大必須更靈活與開放;尤其減免學雜費政策,已縮短公、私立大學的差距,針對弱勢生的補助很重要。
葉丙成表示,新政府上任後,重要政策之一就是招收外籍學生。私大在國際生招募的積極程度更甚於國立大學;但過去在乎的是「收進來」,現在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願意留下來,成爲臺灣未來的一分子。
葉丙成強調,教育最重要是教育的品質,尤其私大要打破「兄弟各自爬山」的階段,需整體維繫品牌、互相協助;透過相關機制,建立最好的臺灣高教品牌及教學品質,今天各校提出的議題,若短期內無法解決,將帶回教育部逐一檢討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