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語有用嗎?老院士振聾發聵發言,上層肯定,只有網友不答應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圍着“學英語到底有沒有用”這個話題,網上一直吵不休。

不上網不知道原來這麼多人對“學英語”這件事存在很大的質疑。

原來的想法很簡單,既然教育系統這樣安排的,那就說明是有學習的必要的,這還用質疑嗎?

部分網友的建議:

總結了一下反對學習英語的網友們的一些建議:

1、傳統文化優先,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沒學明白,學什麼英語?

2、英語是西方的語言,不是我們的母語,把英語作爲三大主課之一,是不是有崇洋媚外的嫌疑?

3、英語學習有什麼用?大學畢業根本就用不到。

基本上就是這三點吧,打着愛國的旗號,質疑英語,認定英語沒有任何意義,不如學習中醫、武術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

話說,高中語文也有一波網友質疑,認爲學習古詩、文言文沒有用,高中畢業就用不到了,不知道是不是一波人。

先說第一點,這種觀念和清朝末期的統治者的觀念是不是如出一轍?

瞅着眼熟吧,基本就是一個套路。

這個時候有人會跳出來說:那個時候和現在能比,現在我們可是超級強國。

這個……強國沒問題,老百姓生活富裕沒問題,但是科技、醫學等等的核心技術掌握在誰的手裡呢?

領導人比老百姓清楚,所以別總是不服氣了,既然這樣安排,就有這樣安排的道理,還是要進步,要學習,要縮短差距。

其次,學習英語不是崇洋媚外,怎麼就這麼直接且膚淺地給扣這樣一個帽子呢?周總理懂六國語言,很多時候外交都不用翻譯的。

格局在哪裡呢?難道連“知己知彼”的道理都不知道嗎?

第三點留到後邊細講。

老院士振聾發聵呼籲學習英語

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何祚庥老院士幾乎是怒吼着回答:“(我們的)自然科學全面落後,你還不好好學習人家,自然科學裡面通行的都是英語,俄語有用嗎?法文都沒有人用。”

言外之意是,因爲英語有用,因爲我們還是相對落後的,所以肯定要學習,還要好好學習,不好好學習,怎麼能縮短距離呢?

“科研者學就行了,普通人沒有必要”

網絡間有一個觀點很流行:英語對普通人沒有用,對科研者有用,那就搞科研的學習英語,大學開始學習英語。

爲什麼這個設想不可行?

因爲語言學習越早越容易,成年以後全新接觸一門外語,當然能學會,但是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到了用到這門語言,纔要去學習這門語言,只能說晚了,大部分時間學習語言,哪還有時間深鑽專業呢?

現在公立學校學習英語的時間是小學三年級,學習內容非常簡單,我們以前是初中開始學習英語,之所以提前到了三年級,還是考慮到孩子對語言的接受程度。

越小接受越容易,擠佔其他學科的時間越少。

退一萬步講,如果真的如一些網友所說,誰用得着誰學,徹底取消英語,結果只能是給普通家庭增加負擔,要知道中國的父母的特點是“我不相信我的孩子不行,既然別的孩子能行,我的孩子也能行”,再有就是“未雨綢繆”,既然以後可能用得到,那就一定要提前安排,在這個基礎上,學習英語的代價只能是大大提升。

結語

去年發生在小外甥女身上的真實的經歷,還挺讓人感慨的。

她聽了同學媽媽的話,說是以後考試都沒有英語了,自動就放棄了英語的學習(真的就是完全不學了)。

模擬考試英語個位數,簡直把她媽媽氣夠嗆,她還振振有詞說,中考都不考英語。

如果說英語真的沒有必要了,國家不會繼續耗費人力物力,讓孩子們繼續學習英語,這麼簡單的道理,很容易理解吧。

既然沒有這樣做,只能說明一個道理:權衡之後,英語還是不能丟棄的。

現在英語要學習,短期內英語也不會取消,除非核心科技東移到我們國家,那全世界都得學習漢語了。

踏實學吧,多掌握一門世界通用語言,只有好處沒有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