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籍轉不了,參加小升初選拔還有意義嗎?
這幾天有家長交流,接到電話內容無非這些:
“現在規範了,不在學區、沒有小升初編號,學籍可能轉不過來。
您着急,我們也着急啊,這麼好的苗子那個學校不想要?
學籍轉不過來,以借讀的方式,成績又不是我們學校的,而且將來孩子也享受不了分配生。
您放心,不讓孩子接受義務教育是違法的,孩子是肯定有學校上的
對一些家長來說,這消息很糟心,有的孩子爲了小升初選拔,家長不知道操了多少心、報了培訓班、花了多少冤枉錢,參加一些真真假假的小升初選拔考試,被忽悠了不少錢,幾個月前被接到通知了,以爲定了,末了又接到這樣模棱兩可的消息。
其實這已經不是新聞了,有參加小升初選拔進了知名初中,結果開學都快一年了,學籍還轉不過來。百度一下,全國各地都有發生過這種情況,登記學籍的平臺每年就開學後一段時間會開放,錯過了登記時間想再登記上就很難了,即便登記上意義也不大了。
小升初選拔的學籍爲什麼轉不過來?
大部分地區的義務教育政策相似,初中和小學屬於義務教育,因此可以“免試、就近、劃片”入學,比方說只要你的戶口落在一個城市裡,並且戶口落在市區購買的房產上,都是有學區的,一個城市裡不存在學區盲角。區別是有的房產所在片區分配的學校教育資源一般,有的片區分配的學校教育資源相對更優,進而產生了所謂的“重點初中、重點小學”。
但一個學校的成就和生源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沒有好的生源,出成績的難度也會更高,所以一到每年秋季,一些初中會私下組織小升初選拔,而一些沒有學區房的學生家長也樂於藉助這個機會,不花什麼錢就能讓自己家學習成績好的孩子通過選拔考試上名校。
這種方式當然是違規的,相關部門每年都三令五申“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違規組織招生考試,不得提前對學生進行預錄。” 可是幾乎不起什麼作用,因爲最終只要學校能把這些學生的學籍上了就行。
治理這種行爲,上級就只能採取嚴格的審覈措施,拒絕登記不合規招來的學生學籍。招生正規化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參加暗考、選拔後登記不上學籍,一些初中目前也不敢再言之鑿鑿給家長打包票將來百分之百給學生上學籍了。
我們正在面臨人口下降的趨勢,從大局上來說如果不及時制止這種跨區選拔招生的行爲,強者是愈強,可弱者也愈弱了,一些地方的學校慢慢沒有生源,會造成嚴重教育資源浪費,而且影響當地剩餘居民子女的受教育。
學籍轉不過來有什麼影響?
一、對於一些地方的學生來說最大的影響就是失去了分配生資格,失去了降20分被重點高中錄取的資格,因爲你沒在自己學籍所屬學校就讀,學校憑什麼給你這個資格,這對本校其他學生顯然是不公平的。
二、將來中招考試還得回自己學籍所在學校。把你選拔來的學校其實只是你的借讀學校,而且回到戶籍所在學校,可能報不了一些高中,比如現在有的城市高中沒有了全市班,只針對市區,如果學籍在縣城自然報不了市區高中。
對於學校來說其實沒什麼損失,有人說這些初中通過選拔招來的學生學籍不在本校,將來考的成績又不再本校,不是白白教了這個學生嗎?而且還虧了生均經費。
其實賬不是這麼算的,雖然這個學生的成績沒有算在借讀的重點初中裡,但是他們作爲優秀學生,能夠在班級裡起到示範引領作用,帶動學校的良好學習氛圍,這就很值得了。
“公平”永遠是相對的
對想去名校的學生家長們來說,大家都爲社會做出了貢獻,我們孩子成績好,憑什麼不讓我們去?
對河南的考生來說,憑什麼我們的分數那麼高,我們到陝西、到湖北參加高考怎麼了,哪有條文不允許遷移戶口?我們爲什麼要接受自己不滿意的考覈方式。
對於學區內的學生家長和陝西、湖北的家長來說,作爲既得利益者,顯然是不認同的:你們來是搶佔我們的教育資源。
一切的根源是教育資源的不公平,可教育資源怎麼公平:硬件好辦,上級撥款、轉移支付很容易就實現。“軟件”最難,它涉及的不僅是教育了,而是社會。
鄉鎮學校憑什麼留住教師?雖然有容易上編的特崗教師、雖然鄉鎮教師更容易評職稱...但時下的年輕人有幾個人願意長期留在鄉鎮發展、在鄉鎮解決自己一生的婚姻,誰不願意到大城市感受安全感和繁華的基礎設,讓後代有更高的起點呢;
同樣是一個城市的學校,爲什麼有的學校不被認可?同樣一天上班十幾個小時,教師該有的待遇能否落實、推諉扯皮和各種形式主義能否得到有效得到治理,更是直接的因素。
長按識別加南陽家長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