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獨立、社交 孩子自己上學有益處 家長:怕路上遇怪叔叔

許多家長想嘗試放手讓孩子自己上下學,卻又對交通環境不安心,也怕孩子在路上遇到怪叔叔。記者侯永全/攝影

上午7時40分許,新北板橋莒光國小家長許小姐騎機車三貼載讀小三女兒、讀小一兒子到校,她說,住家離學校約2公里,她當年也是讀莒光國小,小學時期是和鄰居走路上學,她覺得走路上有助於醒腦,也能增進和鄰居、同學情誼,如今當媽媽卻選擇騎機車接送下一代,一來是圖方便快速,因爲全家人要一起出門,接送能讓作息一致,再者是擔心孩子在路上遇到怪叔叔。

讀莒光國小4年級的陳姓男童說,他小一、小二時期是媽媽騎機車接送,升上三年級後,跟媽媽爭取想自己走路上學,他說,走路到學校約5分鐘,路上有機會遇到同學邊走邊聊,很自由自在,是他喜歡走路上學的原因。

高雄一名國小生家長表示,有些通學步道是在道路上劃設標線型人行道,孩童上路可能面臨汽機車違停、搶道等狀況,也擔心有歹念的陌生人接近孩子,加上孩子每天放學後要趕去補習班,因此還是選擇接送。

新竹市民富國小校長吳淑雯指出,自從校園周邊有通學步道後,交通壅塞狀況改善很多,昔日要接送孩子的車輛常造成民富街塞車,交通壅塞增添危險。學校鄰近棒球場,棒球場和學校周邊道路有退縮,有較好條件設置人行步道,現在許多家長會將孩子送至距離學校約1、2個路口處,讓孩子自行步行到校。

如何改變家長接送風氣,吳淑雯坦言有一段長路要走,老舊社區缺乏行人專用路線或步道,導致學生、行人只能靠邊走,與車爭道險象環生,大環境若未改善,家長確實不放心讓孩子走路上學。

新竹邱媽媽從女兒小學一年級起,就騎機車接送孩子下課。她說,有通學步道安心很多,不用到校門口才放下孩子,她也坦言,考量孩子還小,習慣「盯」着孩子安全進入校園才放心。在竹科上班的李媽媽說,明知過度保護會影響孩子獨立性,但安全還是最重要。

臺師大教育系教授王麗雲說,讓孩子獨自上下學,培養獨立、提高交通安全認知是好事,家長顧慮的不僅是交通環境,也怕路上有誘惑,或遭引誘而誤入歧途。鼓勵家長放手讓孩子自行上下學,首要是改變環境,要扭轉接送風氣不容易,少子化下,孩子個個是寶,深怕有閃失。

長期投身兒童精神醫療的臺大醫院副院長高淑芬說,國小階段若在學區內就讀,通常步行可到校,加上導護志工、老師協助,有助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孩子成長過程,家長不可能隨時在身旁,建議家長可先帶着孩子上下學,訓練孩子認識周邊環境及交通風險,到小學二年級時慢慢放手。

高指出,放手讓孩子獨立上學,前提是在學區內就讀,距離短讓家長較安心,還有同儕作伴,這些是跨學區就讀孩子缺乏的優勢;部分家長讓孩子早早跨區就讀,家長也許應該思考如何改造社區,找出那些不利於兒童成長的因子,孩子也不用爲了上下課通勤奔波。

「孩子成長過程,父母無法滿足一切!」高認爲,成長階段若能與同儕建立關係,有助於孩子面對社交、遵守社會規則,家長把上下課時間安排得穩妥,較難豐富孩子的適應能力。

許多家長想嘗試放手讓孩子自己上下學,卻又對交通環境不安心,也怕孩子在路上遇到怪叔叔。記者侯永全/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