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筆記/面對感性催票 投票更要理性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右起)、蕭美琴和蔡英文總統合拍的競選廣告「在路上」。圖/取自民進黨YouTube頻道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最新廣告「臺灣的未來」昨晚上架。圖/取自Youtube

民衆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公佈最新競選廣告,拍攝者皆爲招募的支持者。圖/翻攝自柯文哲YouTube頻道

總統大選倒數四十八小時,藍綠白文宣戰齊發。繼賴清德前天國際記者會之後,侯友宜、柯文哲今明兩天也將分別邀請外媒舉行國際記者會。三陣營透過國際記者會「外銷轉內銷」,既在向美國及國際推銷自己,更是在選前向選民極力拉票。

除了國際記者會,三組候選人早已進入廣告大戰。賴清德日前推出「我們一起,在路上」競選廣告,具備交棒傳承之意;侯友宜最新廣告「臺灣的未來」,感性訴求和平是一切夢想的基礎;柯文哲昨公佈「我相信」廣告,則訴求超越藍綠。三陣營比創意、比實力,更比擴散力。

過去大半年,三陣營空戰都以攻擊對手爲主,侯友宜曾推出「進口蛋,還是進口袋」、「雞蛋門神」廣告,呈現進口雞蛋黑幕;「桃花黨」廣告則以俄羅斯套娃嘲諷民進黨縱容桃色事件;最近還有主打賴清德老家爭議的「賴皮寮、賴到底」饒舌廣告。

柯文哲的「跌破眼鏡」廣告,則喊話要讓「賣芒果乾騙選票的人跌破眼鏡」,下架藍綠,創造奇蹟。

藍綠白三陣營從傳統媒體、網路平臺競選廣告,搭配網路動員與陸戰呼應,文宣戰好不熱鬧。只是,廣告多以感性訴求打動選民爲主,不過,擺在眼前的事實,恐怕纔是選民決定投誰的關鍵影響因素。

三陣營都採感性催票,但選民這一票,是在未來國家安危、社會進步與否,作一抉擇,其實更需要理性、明智判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