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中證A50的外資基金公司

如火如荼的ETF已然成爲基金公司的必爭之地。2024年纔開始,這把ETF的火就又燒了起來——整個版圖上迎來了中證A50指數。

1月2日指數發佈當天,即有十家基金公司集中申報中證A50指數ETF產品。這在從業者以“卷”著稱的ETF行業實在算不上新鮮事,引人注目的,是十家基金公司中出現了摩根基金的名字。這是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第一次參與中國的寬基指數基金首批發行。(數據來源:證監會公告)

中證A50指數的發佈或是一次對中國“漂亮50”的重新定義。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自發布以來,就成爲國際投資者眼中,中國市場一張重要的名片。但是對於如何定義中國自己的“漂亮50”,一家本土指數公司有它自己的理解。

“漂亮50”新面孔

“漂亮50”是一個可以全球通用的“殼”,每個市場都會擁有自己的“漂亮50”,但每一種“漂亮50”的選擇標準卻不盡相同。

上世紀70年代,經歷了美股市場概念股破產的華爾街精英們,逐漸迴歸藍籌股。盈利不斷攀升的行業龍頭們,成爲更受機構認可的投資標的,也構成了“漂亮50”(nifty fifty)的概念。此後50年間,美股“漂亮50”雖然也曾在石油危機、科技革命等社會浪潮中遭受顛簸,但累計漲幅超過200倍,遠超標普500同期33倍的表現[1]。(“漂亮50”版本來自Jeremy Siegel《Valuing Growth Stocks: Revisiting The Nifty Fifty》(1998 年),1970.01-2020.06,漂亮“50”上漲207倍,標普500上漲33倍,數據來源:Wind,天風證券研究所)

隨着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發展,中國投資行業也走上了尋找“漂亮50”代言人的征途。

廣義來看,指數投資像是市場“選美”,將市場真金白銀買出來的贏家納入自己的投資組合,在少投入投研資源的情況下有望獲取超過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這種標準化的“選美”方式,看似天下大同,但對於專業的投資者來說,只要調味的方式稍有不同,就是口味上的天壤之別。

而對於指數來說,調味的秘密其實就是四個字:編制方式。

從這個核心的維度來看,中國“漂亮50”的分歧就變得清晰了起來。從早期的代名詞——上證50指數,到此後國證A50指數和富時中國A50指數,再到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以及如今的中證A50指數,在這些令人有些眼花繚亂的產品背後,機構卷的不只是寬基指數的賽道,更是對中國“漂亮50”的定義。

上證50的優勢體現在編制說明的第一段,“綜合反映上海證券市場最具影響力的一批龍頭企業的整體表現。”但是在代表中國市場這件事上,僅包含上交所上市股票又成了它的侷限性。

富時中國A50指數以及國證A50均編制於20年前, 可以很好地反映中國市值較高的行業和公司。但是時過境遷,在20年後的今天,它們可能很難從不同行業的角度代表一個更全面的中國。

富時中國A50的編制方法主要考慮總市值,導致其成分股中僅銀行股就有10只。這代表了中國過去二十年高速發展的金融地產行業,卻早已無法代表如今正在越來越多細分行業建立國際影響力的中國。

而國證A50的編制,雖然在市值排名的基礎上考慮到了行業分佈,但是還遠遠不夠。其成分股的行業分佈是以該行業上市公司數量及總市值佔比爲主,同樣沒有避免重倉行業過度集中於過去的上漲。國證A50前十大重倉股中,包含2只保險及2只互聯網平臺股。另一方面,國證A50包含港股,對於尋找純A股投資工具的投資人來說,並不適用。

能夠更全面反映A股未來成長性的“漂亮50”,僅剩下了MSCI中國A50與中證A50。

發佈於2021年的MSCI中國A50以MSCI中國A股指數爲母指數,設計了“11×2+28”的編制方法:從11個GICS行業中,每個行業選取兩隻股票,剩下28只按照母指數權重從高到低選取前28只進行填充。

這種行業分配方式可能在多數新興市場都足夠體現行業多樣性,但是對於一個工業大國來說,對細分行業的追問還可以更加深入。

與“50”系列的其他兄弟相比,中證A50的顯著特點就是行業分佈的更均衡。在指數編制原則上,中證A50對30箇中證二級行業進行了全覆蓋,並且每個三級行業中僅保留一家公司。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市場“選美”的侷限性。

因爲市值往往是時代發展的結果,而投資則是向未來尋找收益。當中國經濟從地產拉動的高速增長時期,轉向在產業升級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中證A50這個指數之所以要分散的意義,在於用更廣闊的視角,尋找隱藏在每一個產業裡的龍頭。

尤其是當2019年中國建成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現代工業體系之後,每一個產業的更迭與升級,都有可能孕育這個國家發展的新動力。

依附於實體經濟之上的資本市場,也不能只有對過去的總結,更需要一個孕育着未來的“漂亮50”。

中證A50的國際路線

對一隻指數的認知,常常是從其中出挑的幾家公司開始的。中證A50前排的龍頭公司涵蓋光伏、動力電池、新能源車等行業,代表了中國在這些行業的全球競爭力,它們不只是中國的龍頭公司,其中一些也是全球的龍頭公司。

這些國內外投資者熟知的企業構成了中證A50在國際投資者眼中的第一印象。摩根基金出現在中證A50指數ETF的首發名單中,既是摩根認可中證A50的註解,也是摩根資產管理相信中證A50可以成爲境內外資金配置中國權益資產的新名片。

另一方面,摩根基金成爲唯一申報中證A50指數ETF的外資公募基金公司並非偶然。(數據來源:證監會公告)

作爲一家老牌國際資管機構,摩根資產管理在中國有20年的在地經驗,零距離見證中國成爲世界工業增長引擎,深度參與了中國的資產和產業升級。這既是摩根堅定看好中國的原因,也是摩根在此時此刻加碼做多中國的原因。

作爲首批發行中證A50ETF的唯一外資基金管理人,摩根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品牌名:摩根資產管理)2月19日起發行摩根中證A50ETF。

摩根中證A50ETF還增設季度分紅機制,每季度基金相對標的指數的超額收益率爲正時,會強制分紅,收益分配比例不低於超額收益率的60%(具體內容請以基金合同爲準)。

從指數編制規則層面,中證A50指數本身也是一個更便於全球投資者參與中國市場的產品。中證A50指數的所有成分股都滿足互聯互通要求,而且加入了ESG評級不能小於等於C的硬性條件。這些規則爲國際投資者買入中證A50指數相關產品減少了後顧之憂,讓中證A50指數成爲了更符合國際市場審美的“漂亮50”。

無論對於中國投資者還是國際投資者,如果想要用一隻寬基買入受市場認可的中國龍頭公司,那麼跟蹤中證A50指數的產品無疑是不錯的選擇。

深耕中國市場產業研究曾經幫助摩根基金在2011年成爲較早一批抓住蘋果鏈投資機會,隨後又在2014年成爲較早抓住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投資機會的基金公司之一。

如今,同樣的原因促使摩根基金選擇在此時再次進入已經卷成“麻花”的寬基指數基金賽道。摩根希望攜手全球團隊,將“新中國漂亮50”推向全世界。中證A50,不只是中國的“漂亮50”,更是下一個十年的“漂亮50”。

尾聲:下一個十年的“漂亮50”

入世以來,中國的高速發展讓躬身入局的很多國內外參與者有所收穫。隨着中國進入增速換擋期,投資者們想要知道去哪裡複製中國的這二十年。

摩根資產管理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下一個十年,還是中國。

2023年底,摩根資產管理髮布2024 Long-Term Capital Market Assumptions,150頁的報告中,China出現了112次。在Equity assumptions一章,摩根從估值、收入、股息等等6個角度分析了全球市場,最終得出結論,未來10-15年,中國市場依然是有望帶來豐厚回報的地方。

這不是什麼標新立異的答案。達里奧畫出大國曲線,預示下一個百年中國的國際地位;馬斯克不斷加碼中國工廠,在臨港畫出一個更大的朋友圈。無論投資者還是企業家,都沒在糾結下一個中國在哪裡。

事實上,即便流言蜚語從未中斷,Wind統計顯示,整個2023年的北向資金淨流入依然是正數,越來越多外資機構出現在中國寬基指數基金的前十大持有人[2]。

漂亮50從來不只是50個上市公司,而是一種時代精神。當地產與金融狂飆突進的舊時光,連同2023年人們經歷的迷茫與彷徨一起成爲過去式的時候,資本市場需要更新自己的視角,來表達一個更均衡、更高質量發展的經濟體。

這既是中證A50推出的意義,也是摩根加碼中國的底氣。

中證A50指數(“指數”)由中證指數有限公司(“中證”)編制和計算,其所有權歸屬中證。中證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確保指數的準確性,但不對此作任何保證,亦不因指數的任何錯誤對任何人負責。

風險提示:

投資有風險,在進行投資前請參閱相關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本資料爲僅爲宣傳用品,不作爲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同時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淨值高低並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對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上述資料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或發售或邀請認購任何證券、投資產品或服務。所刊載資料均來自被認爲可靠的信息來源,但仍請自行覈實有關資料。觀點和預測僅代表當時觀點,今後可能發生改變。本產品由摩根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本基金募集期內規模上限爲20億元人民幣(不含募集期利息和認購費用),其中現金認購規模上限請以基金髮售公告爲準,如超過本公司將按全程比例確認的方式實現規模控制,對於網下股票認購,管理人有權拒絕全部或部分的認購申報(詳情參閱基金髮售公告)。

本材料爲公開宣傳材料,受僱於摩根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並被授權的員工可基於產品或服務溝通目的通過個人朋友圈轉發。未經授權請勿轉發。本材料僅在中國內地分發,且僅針對中國內地的有關適格投資者。

PUB2024020009

參考資料:

[1] 泡沫爲何破滅?之後又爲何能跑贏30年?天風證券

[2] 頻頻現身前十大持有人 外資機構借道ETF佈局中國資產,上海證券報

[3] 70年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我國成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第一製造業大國,光明日報

封面來源:Shotdeck

編輯:張婕妤

視覺設計:疏睿

責任編輯:張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