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手孫振將出賽 一文看懂霹靂舞賽事怎麼評分

巴黎奧運霹靂舞中華隊選手孫振。(圖/國訓中心提供)

巴黎奧運剩下最後幾日賽程,首度在本屆奧運登場的霹靂舞(Breaking)賽事預計在9日到11日舉行,中華隊選手孫振即將在10日晚間男子組出賽。對於這項新項目,賽事將如何進行與評分,讓許多觀衆相當好奇。聯合報採訪專家,帶讀者在觀賽前,一文看懂霹靂舞賽事。

什麼是霹靂舞?

霹靂舞(Breaking)是街舞風格一種,最早起源於1970年代的紐約布朗克斯(Bronx )區,由非裔美國人和拉丁裔青年創造。選手被稱爲B-Boys和B-Girls,字母「B」代表的是「break」,break指DJ曲目中節奏感強、打擊樂器的片段,特點是有許多結合力量的競技動作,基本技巧包括:

1. 搖滾步(Toprock):地板動作前的站立舞步,通常用來開始整套動作,例如印地安步、十字步等。

2. 排腿(Footwork):舞者在地板跳舞,以手支撐着進行各種腳步和律動。

3. 定點(Freezes):指舞者保持身體凍結不動的幾秒鐘,例如肩定、肘定等,用來表現自己的力量與平衡感。

4. 大地板(Power moves):身體連續旋轉,如頭旋、風車等。

法國知名霹靂舞選手、2012年Redbull BC One賽事冠軍穆尼爾比巴(Mounir Biba)曾形容霹靂舞是相當符合2022年奧林匹克日口號「爲和平而動」(Move for Peace)的項目,誕生於和平、是嘻哈四大元素之一,體現嘻哈「和平(Peace)、團結(Unity)、愛(Love)、玩得盡興(Have fun)」精神。

1970年代當時,紐約布朗克斯區生活貧困、失業率極高,經歷過一段械鬥頻繁、黑幫暴力盛行的時期,直到各主要幫派1971年簽下名爲「Hoe Avenue peace treaty」的和平協議後,才讓街頭戰爭落幕。霹靂舞便是在和平協議簽訂後興起,取代械鬥,舞者在霹靂舞對抗(Battle)的形式中發揮創意、定勝負,成了新興街頭文化。

巴黎奧運霹靂舞項目怎麼比?如何評分?

巴黎奧運霹靂舞分爲男子個人賽及女子個人賽,各16位選手參賽。16位選手分爲四組,取分組前2名選手進入8強。比賽皆爲一對一對抗(Battles),循環賽每位選手都會跟組內另外3位選手一對一battle,綜合選手贏得的回合總數、評審票數與種子排名排序,決定晉級8強名單。進入8強後則爲淘汰賽,兩兩對戰、三回合對抗,贏得多數回合者晉級。

選手需依DJ隨機曲目創作,評審依原創性、技巧性等五項目評分。中華民國霹靂舞委員會委員、HRC舞蹈工作室霹靂舞老師呂崇聖表示,這次奧運霹靂舞使用的評分系統共有五個項目,分別爲音樂性(Musicality)、原創性(Originality)、舞蹈詞彙量(Vocabulary)、技巧性(Technique)和執行力(Execution)。

音樂性主要看選手對隨機曲目的詮釋能力,例如技巧、動作有沒有跟上音樂節奏;原創性則是看選手組合、排列動作的創意度。舞蹈詞彙量取決選手施展動作的多樣性,技巧性評比選手的身體控制能力,以及招式的角度等。執行力則會看選手整體完成度,例如有沒有失誤,是否妥善拿捏好整首曲目的節奏,以及銜接不同動作的流暢度等。

首次登上五環殿堂的孫振,將與摩洛哥選手Billy、荷蘭選手Menno、哈薩克選手Amir在D組爭取8強資格。其中Billy是去年非洲霹靂舞錦標賽金牌,直接取得奧運門票;Amir、Menno也都曾多度在各賽事中奪得佳績,奧運資格系列賽積分分別爲第6及第9,競爭相當激烈。

呂崇聖說,霹靂舞在臺灣發展已有近20年,全臺現約有2至3萬人參與或關注,社會氛圍更已逐漸改變,自己小時候跳舞時,長輩會覺得是學壞、不讀書整天鬼混,霹靂舞的舞蹈風格也常被認爲挑釁粗魯,但新一代父母對街舞、新文化接受度高,兒童街舞課程常常爆滿,納入奧運後更讓項目有機會系統性發展。奧運帶來的關注度是契機,期待藉由這次賽事,能有更多人認識這項街頭文化,給舞者更多支持。

中華隊選手孫振即將在10日晚間出賽霹靂舞項目,圖爲孫振參加奧運資格系列賽上海站。(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