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資產業面臨二大轉變 監管與市場機制加速新舊金融融合

在全球監管方面,幣安區域市場總負責人Vishal Sacheendran指出,從各國的監管角度大致可分爲三大類,一是不理解新科技,對新事物採取全面禁止手段,二是對新科技採取「觀察」的途徑,對產業監理亦是由反洗錢開始,待其發展成熟時,再進一步建立新的監理框架,如臺灣和早期的歐洲,三是理解且不畏懼新科技,並向用戶提供更多保護措施,反洗錢僅爲整體監理框架的一部分,如阿聯酋和巴林。

談及未來的監管,Vishal認爲,目前已可見更多政府採取積極作爲,期待爲本地引入一個生態圈,他舉例,臺灣擁有年輕的社羣、對產業友善的監理官和傑出的人才,特別是開發者社羣,而政府也在尋求方法將人才留在本地發展,爲生態圈創造更多價值。

臺灣加密貨幣交易所HOYA BIT創辦人彭雲嫺認爲,臺灣的監管今年也有突破性進展,臺灣洗錢防制新法的上路,首次將「虛擬資產服務」納入正式法規,要求交易所、幣商須申請登記,其他如美國比特幣和以太幣現貨ETF上市等,都吸引更多機構投資人加入,讓比特幣成功擺脫2023年的低迷,預期明年川普上任後,會再推動市場進入下一波高峰。

近期市場機制的變革同樣是重要趨勢,根據Coinglass的分析,FASB新規定要求公司以「公允價值」(當前市場價值)來記錄加密資產,增加企業財報的透明度,可能會加速虛擬貨幣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甚至會促使市場的整體反應更多元,甚至促進更多機構投資者進入虛擬貨幣市場,因爲他們現在可以更容易管理風險和收益。

Coinglass提到,對散戶投資人來說,可能意味着更多的機會和關注點,因爲大公司開始公開持有和交易虛擬貨幣,但另一方面,部分人可能擔心這會導致市場的短期投機行爲增加,因爲公司可能傾向於買入或賣出虛擬貨幣來優化其財務報表。整體而言,FASB新規則仍是代表虛擬貨幣進一步融入傳統金融體系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