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格最後的5張照片看着令人心酸 銀幕最佳指導員 已離世49年

一位網友對我說,儘管後來有無數演員都演過“指導員”的角色,但都不如徐林格那麼“神形兼備”。

我想,持有同樣看法的老影迷,應該大有人在。

而這,也正是這麼多年來,徐林格一直被大家所念念不忘的重要原因吧?

可是,大家真的瞭解這位演員嗎?

知道他的一生,有多不容易嗎?

這個銀幕上下都溫潤如玉的男子,爲何在45歲那年,突然就去世了?

今天,雅清就想通過大家所不知道的幾件事,讓我們對這位銀幕上的“最佳指導員”,有更多的瞭解和認識。

一、徐林格出生於怎樣的家庭?

在網上有限的資料中,我們可以查到徐林格1930年3月20日出生於北京,並且家境貧寒的字樣。

但後來,我們在搜尋有關徐林格的資料時,無意間發現了特殊年代(1968年11月25日)對徐林格的調查材料。

上面顯示,徐林格並非出生於1930年的3月,而是這一年的6月,他祖籍天津,別名徐振庭。其父於解放前,在天津政府機關當過小職員,解放後又在天津市人民政府經濟部門工作。他的母親是位家庭婦女,另有4個弟弟妹妹。

由此可見,徐林格並非出生於窮苦的家庭,而且他從小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他身上儒雅氣質的形成,也應該與他家庭的培養,有着很大的關係。

二、徐林格有怎樣的“歷史問題”?

徐林格的後半生顛沛流離,厄運不斷,與他存在“歷史問題”,有着直接的關係。

那麼究竟是怎樣的“歷史問題”呢?

原來,在解放前,年紀不大的徐林格,曾在國民黨的政工隊,當過小文藝兵,也就是當過小文秘。

據說他還有個哥哥,1949年跟隨部隊敗退臺灣。

這些,在特殊時期,都成爲了他的“罪狀”。

他因此被下放到安徽的大蜀山農場進行勞動改造——這裡是南京軍區五七幹校的所在地。

徐林格(右一)在出演話劇的劇照

在這裡,他也被允許參加文藝演出,但演“指導員”肯定是不可能了。不僅不讓演“指導員”,就連正面角色,他也沒資格再演。所以當農場排演樣板戲《紅燈記》時,他便被安排扮演王連舉,就是那個朝自己胳膊上開了一槍的叛徒。

徐林格早期影像

但就算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也恪守着做一名演員的本分,認認真真地把角色演好。

記得有一次他發高燒,40度,他有充足的理由請病假,可他依然咬着牙堅持演出。在臺上,當演到王連舉叛變,杜鳴心扮演的李玉和正氣凜然地怒視他時,他一聲“老李……”便渾身哆嗦,虛汗直冒,觀衆還誤以爲是劇情需要,都誇這演員演得好,可其實是徐林格無法控制的反應,他當時都快虛脫了。

三、徐林格爲何被譽爲“永遠的指導員”?

徐林格之所以被譽爲銀幕上“永遠的指導員”,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有三點。

一是他所參演的電影並不多,但他卻在三部膾炙人口的影片中,全部塑造了“指導員”的形象。

二是他所扮演的指導員,無不既講原則,又善解人意,充滿人性光輝,很容易被觀衆所接受。

三是他作爲演員的個人魅力,在這些影片中,都得到全面的展示——他清俊的面龐、清雅的氣質、沉穩的做派和渾厚的嗓音,都給觀衆留下了非常難忘的記憶。

徐林格所扮演的三位“指導員”的形象,至今都那麼清晰地印刻在我們的腦海之中。

第一個,長影廠電影《上甘嶺》中那個在戰鬥中被炮火炸傷雙眼的七連指導員孟德貴。

這雖然是徐林格第一次登上銀幕,但他卻憑藉富有張力,和充滿激情的表演,深深地打動了我們的心。

尤其是在戰場上,他所表現出的勇猛頑強,和受傷後他所展現的堅強意志,都令我們無比震撼。

第二個,八一廠電影《柳堡的故事》中那個善於做思想工作的指導員。

這個指導員雖然看上去很年輕,但臉上有風霜,眼神中有滄桑,很顯然他經歷過很殘酷的戰爭炮火的洗禮,但對戰士,他卻和藹似陽光。

徐林格將這個“指導員”的形象,真是演繹得活靈活現。

第三個,八一廠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中的指導員路華。

這一次,徐林格擔當起了男一號,戲份重,臺詞多,但他卻掌握得輕鬆自如。

他憑藉沉穩含蓄的表演,將一個優秀的平易近人的政治工作者刻畫得鮮活生動。

雖說路華的人設不像連長魯大成、三排長陳喜、八班長趙大大、小戰士童阿男等那麼性格鮮明,但因爲徐林格細緻入微的表演,卻使得這個角色更顯得真實可信。

四、徐林格除了“指導員”,還演過哪些角色?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徐林格加入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隊伍,然後在南京進入南京軍事學院文工團做演員。1955年5月1日,南京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前線文工團)成立,徐林格又調入其中做演員。

徐林格相貌英俊,身材適中,普通話標準,嗓音又充滿磁性,所以很快就在前線話劇團的舞臺上挑起了大梁。

身爲專業演員,他在衆多劇目中出演了各種不同的人物形象,除了《我是一個兵》和《霓虹燈下的哨兵》中的指導員角色外,他還演過《東海最前線》中的參謀長、《一江紅旗》中的團長、《東進序曲》中的新四軍東進縱隊司令員孟器宇等不同的軍人形象。

徐林格(右)在《東進序曲》中

他甚至演農民和工人也栩栩如生。

有網友于60年代中期看過徐林格在話劇《箭桿河邊》中所扮演的窮苦農民老吳頭,和在話劇《收租院》中所扮演的鐵匠,他都演得惟妙惟肖。

1968年,他還曾在話劇《世界人民心中的紅太陽》中,出演了一個黑人的形象,令人眼前一亮。

由此可見,他是一位可塑性非常強的好演員。

那麼徐林格在生活中,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五、徐林格在生活中,是個怎樣的人?

據瞭解徐林格的人,都說,他是一個好人。

都說他性格內向,爲人寬厚,沒有名演員的架子,很是平易近人。

他昔日在南京前線話劇團的老同事回憶道,徐林格基本上沒上過什麼學,但他字卻寫得很好,尤其是仿宋體,完全可以做字帖。

由此可見他很聰明,又極具藝術天賦。

1970年10月,徐林格因爲有“歷史問題”,所以被迫脫下了軍裝,轉業到地方。

當時他有好幾個選擇,但他堅定地選擇了到杭州,因爲他的妻子小吳,在這裡的話劇團做演員。

就這樣,徐林格進入杭州味精廠成了一名普通車工。

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拍攝現場

他當時已經40歲了,但卻像一名小學生一樣,面對教他的工人林師傅,畢恭畢敬。

因爲他之前演過電影,所以大家對他都感到好奇,他卻是有問必答,和周圍的同事,毫無距離感。

他也並沒有因爲自己做過演員,而故作清高,而是和大家相處得都很好,甚至他對於演藝界的一些不良現象,非常反感。他曾講過“過去我們到一個地方演出,人還沒到,前面就把什麼都安排好了,這種優越感並不好。”

他的確是一個很怕麻煩別人的人,這使他不僅自律,而且還樂於助人。

徐林格在這家工廠一待就是好幾年。這期間,他兢兢業業地上班,認認真真地工作,好幾次還被評爲了先進。

1974年,徐林格終於被落實了政策,重新回到了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

他的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

但誰也沒想到,沒過多久,他就撒手人寰了。

六、徐林格生命中的最後時光

1974年,徐林格重新回到了自己心心念唸的劇團。

他興奮極了,還專門來到南京長江大橋前,拍照留念。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種照片,就是徐林格當時所拍的。

照片上的徐林格,穿上了嶄新的73式軍服。從他的神情看,他很是神清氣爽,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似乎憧憬着美好的未來。

這時的他,很顯然“歷史問題”已經被調查清楚,他已經被徹底“解放”了出來,重又回到了自己所熱愛的表演崗位上,這是一件多麼值得高興的事情啊。

可他怎麼也不會想到,這竟然是他生命中最後留下的幾張照片之一了。

1974年,徐林格又接到了八一廠發出的邀請,在電影《走訪地下城》中出演人防辦主任一角。

他又一次將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角色之中,跟隨攝製組先後到西安、大連、青島、上海等地拍攝。

可其實此時病魔正悄悄地吞噬着他的身體。

據在《走訪地下城》中出演老記者一角的老演員曹會渠說,徐林格在影片拍攝後期就發病了,並且病情來勢洶洶,很快就病入膏肓了。

全程參與了《走訪地下城》拍攝的八一廠演員楊成軒也證實了這一說法,稱徐林格從發病到去世僅僅只有三個月的時間。楊成軒對此感到非常的難過,因爲在相處的過程中,他和徐林格已經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情。而徐林格的追悼會,也是由楊成軒操辦的,悼詞也是他寫的。

1975年4月,徐林格在電影《走訪地下城》的拍攝過程中因病去世,年僅45歲。

他的去世,令他的家人悲痛欲絕,也令喜歡他的影迷,不勝唏噓。

一位好演員,就這樣遠去了,他甚至都沒來得及,與大家說一聲“再見”。

這怎不讓喜愛的觀衆意難平呢?

我們只能通過他生前留下的照片,來對他進行追憶和懷念了。

上圖是徐林格和妻子所拍的合影照,非常珍貴。

上圖是徐林格留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後的照片之一。

不知爲何,看着真讓人感覺心酸,他應該很想在大銀幕上多留下幾個角色的吧?卻說走就走了,迄今已離世49年。

那麼說到徐林格,他所拍電影並不多,但留給我們的記憶,卻非常深刻,這是爲什麼呢?歡迎大夥通過留言區,與更多朋友,進行互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