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又一舊住房原拆原建項目結構封頂,4天半蓋一層,新技術跑出舊改加速度

摘要:運用“鋼結構+”模式打開上海城市更新新氣象。

10月28日上午9時,徐彙區漕溪三村舊住房成套改造項目完成鋼結構主體封頂,實現主體結構施工約4天半完成一層的計劃目標。這是繼康健路341弄7-8號舊住房成套改造項目後,徐彙區又一原拆原建改造案例,施工方中建科工集團不斷迭代技術,再度運用“鋼結構+”模式打開上海城市更新新氣象。

鄰近軌交漕寶路站的漕溪三村501-505、506-510號居民樓始建於1966年,原裝爲3層高的小樑薄板結構住宅,總建築面積約4326平方米。改造前,居民樓已呈現建築老化嚴重、居住環境較差的情況——居民樓內172戶(180間)房屋均爲非成套住宅,整棟樓無衛生間,3戶家庭合用1間廚房。

中建科工數字工地管理平臺。 舒抒 攝

“原住居民年齡普遍較高,這裡生活條件不便,因而大多數居民無奈選擇搬離,僅10餘戶家庭依舊在此生活。”徐彙區房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爲改善漕溪三村居民的生活條件,區政府決定對該地塊進行原拆原建。

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項目執行經理肖品介紹,漕溪三村地塊周邊環繞居民區和商務樓,項目整體用地面積僅2200平方米左右,如用傳統施工方式,不僅噪音、揚塵對周邊區域可能產生影響,施工所需要的材料堆場、運輸通道等可能也無法完全滿足。

工作人員展示智能機器人焊接操作技術。 舒抒 攝

於是,中建科工創新引入“鋼板剪力牆+鋼框架”結構體系,根據項目需要定製契合不同空間大小的鋼結構,通過鋼構件的自帶強度疊加應力計算,消除施工期間對周邊地質環境的影響。建築內牆隔板採用了ALC板,樓板則採用鋼筋桁架預應力疊合板(PK板),樓梯採用PC預製樓梯板,使得樓板部件能提前在工廠預製和優化,大大減少了現場施工作業流程,有效提升了項目的建設效率。

工作人員展示焊接除鏽技術。舒抒 攝

在鋼結構裝配式體系的推進下,漕溪三村舊住房成套改造項目僅用12天就完成了地下基礎施工,9月8日實現項目出土,9月21日啓動主體鋼結構吊裝,最終於10月28日完成鋼結構主體封頂。平均每加蓋一層主體結構用時僅4天半,每層面積在800至1400平方米之間,施工期間還克服了2次較明顯的颱風影響。

“通過鋼結構裝配式體系,施工現場不再需要大規模的材料堆場,對周邊居民區的噪音和揚塵影響也儘可能降到了最低。”肖品介紹,目前中建科工在華東區域設有加工廠,可有效服務上海及長三角城市的舊住房改造需要,進一步助推城市更新項目加快推進。

項目地塊與周邊居民區距離很近,降低施工影響挑戰很大。 舒抒 攝

記者從徐彙區房管局獲悉,漕溪三村舊住房成套改造項目建成後,將爲原172戶居民提供獨立成套的廚衛設施。優化後的最新方案中,廚房將增加操作檯面,衛生間將增設三件套,並適當增大居住面積。同時,內部裝修將採用無機塗料、強化複合地板、牆面真石漆等配置,安裝房間移門、陽臺門、水電控制線路及插座開關、電視機寬帶線、抽油煙機、櫥櫃、竈具、淋浴花灑、馬桶、洗漱臺盆等生活設施,達到“拎包入住”的精裝房效果,爲居民回遷提供優質的居住體驗。

項目建造過程將持續約8個月,預計明年4月完成整體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