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法因政治因素限電惹議 曾文生:缺「國際」2字被誤解

政府修法把政治天災因素納入限電原因,惹來自我解套質疑,經濟次長文生今天出席活動時,表示是少加「國際」2字引起誤解。(圖:王玉樹攝)

經濟部修正電源不足時期限制用電辦法」,納戰爭、天災與政治因素可限電,讓人質疑是因臺海關係緊張提前修法爲自己解套,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今天立刻對外澄清,說臺海局勢完全是個巧合,因爲疫情年初就開始討論這個事情,之所以引以誤解,是因爲條文中政治因素少加「國際」2字關係。

曾文生出席公開場合時表示,這次能源局預告出去,公文也沒簽到經濟部,連他都不知道。但強調這件事是年初就因爲疫情開始討論,主要是當時很多港口運轉量減少,所以對重要物資都進行盤點,還包括糧食,不只能源。

他說能源局這次對能源安全做了三大方向檢討,一是分散進口來源國,我國原油進口來自 14個國家天然氣是16國,而全球也才21個國家出口天然氣,分散來源是強化穩定供電作法。二是增加安全存量,天然氣存量由7 天增爲14 天。第三是如要進行內部管制,要有法令依據。

曾認爲,限制供電政治經濟天災等因素很常見,但這次條文應該文字要加上「國際」2字,讓人家瞭解是國際政治因素,是外生變數,誤解纔不會這麼大,將來公告前他會希望做文字修正。

對此條修正連當事人臺電都不清楚,曾文生解釋,這種管制有非常多細節,包含同一條饋線上要優先供電給誰,這都會跟臺電討論。

經濟部能源局自己也發出聲明稿,強調該辦法最近一次修正爲2006年,當時僅針對一般短期性、可預期性電源不足狀況計劃性限電,14年來未做修正,無法因影響時間較長、層面較廣、複雜程度較高特殊狀況,才研擬增訂國際政治及經濟、戰爭、 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電力供應嚴重不足或天然氣進口中斷時,得實施緊急管制措施。該局強調目前仍在公開預告階段,會持續廣納各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