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春刀》美術加分 中國武俠走向現實

本站娛樂1月24日報道 武俠片是中國電影獨有的片種,其優點是瑰麗浪漫,但缺點就是少接地氣,特別是在現代觀衆的審美下,這種獨立存在的審美系統越來越不能得到認同。無論文學還是電影,浪漫派武俠都已走到盡頭,必須向寫實主義轉變。《繡春刀》雖然還遠未盡善盡美,但已清晰地指明瞭中國武俠電影的發展方向。

《繡春刀》中的人物,不再是纖塵不染的大俠。錦衣衛並不是第一次在中國電影中出現,但《繡春刀》首次將其還原成國家機器系統中的一個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公務員。除了身有武功,其它與普通人並無二致。片中人物所經歷的一切,官場的傾軋,小人的欺辱,被捲入政治鬥爭的卑微,雖然400年過去,卻是與今人的感受並無二致。

除了人物的實,還有所有配套系統的紮實,歷史的實,美術設計的實,武器系統的實,這一點,現場美術吳承峰最有話語權。片中出現的武器,靳一川的雙刀,沈煉的繡春刀,盧劍星的斬馬刀,丁修的特大號苗刀,都有在合理基礎上的精彩設計。還有手弩、諸葛弩、藤牌,火繩槍,八旗軍的快馬彎刀等,武器複雜而精彩紛呈,並且非常合理。

魯迅說,讀史至此,只覺中國人生存的並非人間。吳承峰認爲,《繡春刀》以反貪故事爲基礎,對政治着墨不多,但卻讓人思考。電影結尾雖然戰勝敵人,但給人的感受卻是憂傷,就像沈煉對趙靖忠說的話:如今國家內憂外患,風雨飄搖,都是因爲有你這樣的人——不是有,而是太多了。

《繡春刀》最爲難得的是,在不缺少情懷的同時,完全符合商業類型片的標準。中國有很多商業成功的電影,但卻極少有成功的商業電影。衷心祝願這樣一部充滿才華和誠意的電影大賣,因爲它會告訴觀衆也告訴中國電影,什麼樣的電影是值得看的,和值得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