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行為出意外…事後避孕藥服用搶時間 改非處方更便利?

圖爲事後避孕藥。記者餘承翰/攝影

發生不安全性行爲後,有民衆會選擇吃「事後避孕藥」作爲緊急補救措施。而在我國事後避孕藥屬於處方藥,必須要有醫師處方箋才能購買,但考量其具有時效性,必須在發生性行爲72小時內服用,因此其是否應該改爲「非處方藥」一直是外界關心重點。

藥師公會副發言人王明媛表示,學理上事後避孕藥會出現噁心、嘔吐或是不正常出血等狀況,而這些副作用難以事先預防,但通常隨着服用藥物後一段時間會消失。她也說,約一成民衆在服用後會出現第二次月經週期時間亂掉,但是臨牀上事後避孕藥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機率其實相當罕見,安全性還算高。

王明媛解釋,事後避孕藥的原理是在性行爲過後短時間大量補充體內黃體素,讓大腦以爲身體已經懷孕而達到避孕藥效果。使用時機最好在發生性行爲的72小時內較具效果,不論是男女雙方的問題還是有意外發生,可以透過服藥減少墮胎髮生機率,具有一定的方便性。

臺北秀傳醫院院長、高雄醫學大學婦產科教授鄭丞傑說,有些國家的避孕藥及事後避孕藥歸類在非處方,我國先前將事後避孕藥歸在處方藥時是考慮會有藥物濫用、民衆不避孕的狀況發生。

鄭丞傑表示,現在時空背景已經不同,多數民衆都會使用保險套,避孕觀念已經提升,墮胎率也大幅下降,原先的憂慮已經不存在。常見使用事後避孕藥的原因多是不幸遭到強暴、發生性行爲時安全期算錯或是保險套破掉等補救措施。再加上,部分診所週日不開業,容易讓使用黃金時間錯過,因此可以重新思考是否要讓事後避孕藥變成非處方用藥。